
(1) [last words written before one’s death]∶死前最后所写的文字或所作的字画
(2) [the last work of an author or painter]∶作者或画家的最后的作品
(3) [stop]∶停笔不再写下去
《春秋》绝笔于鲁哀公十四年
(1).停笔。《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 晋 杜预 注:“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唐 杜甫 《戏为韦偃双松图歌》:“絶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 仇兆鳌 注:“絶笔,画成而阁笔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岑参》:“﹝ 岑参 ﹞与 高适 风骨颇同,读之令人慷慨怀感,每篇絶笔,人輒传咏。” 明 宋濂 《故赠奉议大夫磨勘司郑公墓志铭》:“公退而嘆曰:‘试艺所以困天下英才,吾尚可溺而未省乎?’乃絶笔不为。”
(2).死前最后所写的文字、作品等。 唐 白居易 《令狐相公与梦得交情素深眷予分亦不浅一闻薨逝相顾泫然》诗:“最感一行絶笔字,尚言千万 乐天 君。” 清 顾炎武 《与潘次耕书》:“《日知録》再待十年,如不及年,则以临终絶笔为定,彼时自有受之者,而非可预期也。” 王国维 《屈子文学之精神》:“《九章》中之《怀沙》,乃其絶笔。”
(3).指绝妙无比之诗文书画。《新唐书·梁昇卿传》:“ 昇卿 涉学工书,于八分尤工,歷 广州 都督,书《东封朝覲碑》,为时絶笔。”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书画》:“ 卫 协 之画,虽不该备形妙,而有气韵,凌跨羣雄,旷代絶笔。”
“绝笔”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jué bǐ,其含义根据语境有所不同,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解释:
指能力或作品的巅峰状态
形容某人在写作、书画等领域达到极致,无法再超越的境地。例如:“这篇小说是他的绝笔之作,堪称经典。”
临终前的最后作品
通常指人在生命结束前留下的文字、书画等。如谭嗣同的《狱中绝笔》:“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停笔不再创作
例如《春秋》记载“绝笔于鲁哀公十四年”,指孔子因“获麟”事件停止修订《春秋》。
特指最佳作品
历史上也用于赞美诗文或书画的至高成就,如杜甫诗句“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
“绝笔”既包含对艺术成就的极高赞誉,也隐含生死离别的沉重感,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查看更多用例,可参考《春秋》《唐才子传》等文献。
《绝笔》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绞”和“笔”。它的整体意思指的是写字的笔停止工作,不再使用。
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绝笔》一词的来源较为复杂,多种说法存在。一种说法认为,这个词最早起源于绘画领域,意指画家的绘画工具断裂或毛笔枯干无法使用,导致无法继续作画。另一种说法认为,这个词来源于文学创作,形象地表示作家停止创作,再无新的作品问世。
繁体字中的《绝笔》为「絕筆」。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有些不同于现代汉字的写法。《绝笔》中的“绞”字在古代写作「絞」,而“笔”字在古代写作「筆」。这种书写方式在宋代开始逐渐变化为现代的写法。
以下是一些使用《绝笔》的例句:
与《绝笔》相关的组词包括:绝情、绝望、断笔等。
近义词有:止墨、告别、化笔等。
反义词有:开笔、续笔等。
冰瓶冰誉跛子部类铲剃宠接抽闲垂祉此以撢尘会點金彫甍东金西木幡纸槁悴耕耨关嶮股份制后备兵侯门深似海火宅槛送椒宫鵁弆藏俊物橘童跨俗嘹亮龙腹竹漯漯麻累眇緜弭合冥极铭牌内三郎狞呼瞥眼谱号泣麟悲凤亲身气毬裙花肉袋肉飞仙丧家狗沙背升化生性诗道蜀彩素衣白马桃胶头玉亡论罔阙餧饿械筏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