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天津条约的意思、天津条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天津条约的解释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俄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在天津签订。主要内容为:增开汉口、九江、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到内河自由航行;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士可入内地传教;外国可派公使进驻北京,并在通商口岸设领事官。英、法两国还得到巨额赔款。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退出天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年),清政府于1858年6月分别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总称。以下是其核心内容与影响:

一、主要内容

  1. 通商口岸扩大
    增开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牛庄(后改营口)、登州(烟台)、台湾(台南)、淡水、潮州(汕头)、琼州等10处通商口岸,允许外国商船和军舰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2. 外交与传教特权

    • 外国公使可常驻北京,并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
    • 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基督教传教士可自由传教。
  3. 片面最惠国待遇
    各国享有“一体均沾”特权,即中国给予某国的权益,其他签约国可自动获得。

  4. 战争赔款
    清政府向英、法分别赔偿400万两和200万两白银(部分来源提及对英法各赔800万两,可能包含后续条约内容)。

二、历史影响

三、条约性质

《天津条约》是列强通过武力胁迫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主权进一步受损,为后续侵略铺平道路。

(如需完整信息,可参考历史档案或权威文献如《中俄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是指1856年和1858年中国清政府与英国、法国、俄国等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拆分部首和笔画

《天津条约》的拆分部首是“白”、“水”和“口”,依次为“一”、“二”和“口”三个笔画。

来源

《天津条约》这个词的来源是因为该系列条约是在中国的天津市签订的。

繁体

天津條約(繁體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略有不同,使用古体字时,《天津条约》的写法为「天津條約」。

例句

《天津条约》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让列强开始干涉中国事务。

组词

天津、条约

近义词

天津协定、天津公约

反义词

平等互惠协定

别人正在浏览...

被边波斯店靫袋驰光打苞道长争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打礮大意灯捻断层湖方解石放青苗甘心首疾骇奇皓皓鹤处鷄羣红笺怀妊贱骨子监卒脚迹嗟怨掎扢景色儁颖拦门拦占累烦亮察量凿正枘铃铛心陵母伏剑鹿死不择廕冒履没准儿纳采内备逆耳良言敲丝求亲全甲驱逐令日薄桑榆日惕散配勝任愉快神堂师比誓惩説东谈西熟闻窣堵太阳社桃李源向导处纤美衔玉贾石暇逸袭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