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没溺的意思、没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没溺的解释

(1).沉没。 汉 刘向 《说苑·杂言》:“不临於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冀 、 兖 、 徐 、 豫 四州民遇水,遣侍御史循行没溺死亡及失财产者,在所开仓振救之。”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蔡 ( 蔡京 )在翰苑,尝因锡宴 西池 ,失脚落水,几至没溺。” 清 戴名世 《疑解》:“吾方没溺於波涛之内,泛泛乎而不知所之。”

(2).沉迷。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不有 辛 癸 之没溺,曷用贵钦明之高济哉?”《新唐书·礼乐志三》:“学者由此牵惑没溺。” 明 唐顺之 《吴氏墓记》:“庶几委命而顺化者,其与没溺牵缠於厚利不能自反者,固有间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没溺”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复合动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义指淹没于水中 《汉语大词典》释为“沉没溺水”,常见于描述人或物体被水流吞没的物理状态。例如《汉书·艺文志》载“江河决溢,没溺人畜”,即用此意。该用法与“淹没”构成近义关系,但更强调完全沉入水体的过程。

二、引申为精神层面的沉溺 《古代汉语词典》指出其可表“沉迷于某种事物而丧失理性”,如《资治通鉴》中“没溺于声色”即形容过度沉迷享乐。此语境下,“没溺”与“沉湎”含义相通,但隐含不可自拔的负面色彩。

三、古籍中的通假现象 在部分文献中,“没溺”与“没匿”存在通假现象,表“隐藏、隐匿”之义(《说文解字注》)。例如《后汉书》注疏有“没溺其形”的表述,此处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语义。

需注意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于历史文献或书面语体。其近义词“沉溺”更强调持续性沉迷状态,而“没溺”侧重描述从常态到异常状态的突变过程。

网络扩展解释

“没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mò nì,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

一、沉没

  1. 字面含义:指人或物体沉入水中或被水淹没。
    • 例句:
      • 汉·刘向《说苑·杂言》:“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
      •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记载因洪水导致“没溺死亡”,朝廷需开仓赈灾。

二、沉迷

  1. 引申含义:比喻陷入某种状态(多指负面),如沉迷于欲望、利益等无法自拔。
    • 例句:
      • 晋·葛洪《抱朴子·君道》:“不有辛癸之没溺,曷用贵钦明之高济哉?”(批评沉迷享乐)
      • 《新唐书·礼乐志三》提到学者因牵绊而“没溺”于困惑。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说苑》《抱朴子》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黯森森包函偪介谄上傲下撑距出溜催青大发谬论丹曦丹叶道衔大帐登徒簟文敌舰笃隘断割风纪干植蛊膈海匪呼召江柱交道积寇急流勇退进履之书鸡皮疙瘩九白之贡开心颜括耳缧絷栗烈卤脉马韩玟砧末规末甲拏战前对迁蹇千钧寝繁琼液其应如响洒派折口沈累时康矢棋所由官太老师摊配髫孺痛治颓然妄动温温然五尸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