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天子圣明,虽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南齐书·王融传》:“皇鉴烛幽,天高听下,赏片言之或善,矜一物之失时。”参见“ 天高听卑 ”。
天高听下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tiān gāo tīng xià,主要用于形容天子圣明,虽居高位却能洞察民情。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指帝王或统治者虽身处朝廷高位,仍能明察民间疾苦和实际情况,体现圣明与体恤下情的特点。
出处与典故
源自《南齐书·王融传》:“皇鉴烛幽,天高听下,赏片言之或善,矜一物之失时。”。此处用“天”代指天子,强调其超越地位而关注民生的德行。
用法与语境
近义词与关联表达
与“天高听卑”意义相近,均强调上位者的明察。但“天高听下”更侧重“自上而下的洞察力”,而“天高听卑”更突出“高位者能听闻低处的声音”。
延伸说明
成语中的“天”象征权威与至高无上,“听下”则体现对底层民意的重视,两者结合反映了古代对理想统治者的期许。
这一成语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君主德行的理想化描述,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其褒义内涵。
《天高听下》这个词是一种形容词性短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高尚、崇高。它表示一个人的品质高尚,贵为天上的之长者、上者。
《天高听下》可以拆分为“天”、“高”、“听”和“下”四个部分。其中,“天”字的部首是“一”,笔画有一笔;“高”字的部首是“高”,笔画有十一笔;“听”字的部首是“耳”,笔画有八笔;“下”字的部首是“一”,笔画有一笔。
此词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文词汇,用来描述那些有高尚品德的人或事物。
《天高聽下》是《天高听下》的繁体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下"的上面有一个叫"老鼠"的字,是表示"听"字的意思。
他的学术造诣非常高深,不愧为天高听下的人才。
天聪、高尚、听讲
亦难、亦非、亦真
人浅、庸俗、低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