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不戢的意思、不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不戢的解释

(1).不检束;放纵。《诗·小雅·桑扈》:“不戢不难,受福不那。” 郑玄 笺:“王者位至尊,天所子也。然而不自敛以先王之法,不自难以亡国之戒,则其受福禄亦不多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三年》:“諫官 包拯 、 吴奎 、 陈旭 ,言工部尚书、平章事 宋庠 ,不戢子弟,在政府无所建明; 庠 亦请去。”

(2).书信用语。不尽之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不戢”是古汉语中的合成词,由否定副词“不”与动词“戢”构成。《说文解字》释“戢”为“藏兵也”,本义指收敛兵器,后引申为控制、约束之意。该词在历代文献中存在两重核心语义:

一、行为层面的放纵失度 《诗经·小雅·桑扈》载“不戢不难,受福不那”,汉代郑玄笺注“戢,聚也。不戢,谓见侵犯不止”,形容行为不加收敛。唐代孔颖达疏解《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不戢将自焚”时,强调“如不收敛,必招祸患”的警示义,体现古人对于克制品行的伦理要求。

二、军事维度的持续状态 《左传·隐公四年》记载“夫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此处“不戢”特指战事未能平息。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分析《诗经》用例时,指出其暗含“武备不弛”的军政管理思想。

现代《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将该词列为书面语词汇,标注其双重语义项:①指放纵不加约束,②指战事未能止息。在语言实践中,该词多出现于历史文献研究及文学创作领域,如钱钟书《管锥编》曾引《诗经》用例解析古代礼制思想。

(文献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2009年整理本)

网络扩展解释

“不戢”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ù jí,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1. 不检束;放纵
    指行为缺乏约束,放任自流。例如《诗经·小雅·桑扈》中提到:“不戢不难,受福不那”,郑玄注解为“不自敛以先王之法”,强调放纵行为可能导致福禄减少。这一释义常见于古典文献,多用于批评或劝诫语境。

  2. 书信用语,表示“不尽之意”
    古代书信中用于结尾或过渡,类似“言不尽意”,表达内容未尽或情感未完全传达的委婉说法。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究古典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诗经》相关篇章及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白旐谤语綳席比法罼罕柄事鼻汀播德步入车府令成持刺世撢子大田作物帝姻断脊独锦蛮粉蝶儿封坛封荫扶从腐弃干部四化高卧东山輵轇公除狗蹦子规简海氛骇神黄昏子黄鹂留画依秽荒近鄙敬惮镜殿景迹精虑坰林窘狭旧情齎运剧然邋遢本临事而惧柳暖花春苗嗣密科目眩头昏蒲草毛窝青春軥輖桡色时誉头香油跿跔文鹢吴音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