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事。 宋 王庭珪 《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诗:“囊封初上九重关,是日清都虎豹闲。”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次月囊封言古今为天下患者三:宦官也;外戚也;小人也。”《明史·文苑传一·徐一夔》:“往 宋 极重史事……侍从之直前启事,中外之囊封匭奏,下至钱穀、甲兵、狱讼、造作,凡有关政体者,无不随日以録。”参见“ 封事 ”。参阅 宋 戴埴 《鼠璞·封章》。
“囊封”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基本含义
拼音为náng fēng,结构为“囊(上中下结构)+封(左右结构)”,本义指古代臣子呈递给皇帝的密封奏章(即“封事”)。这种文书需装入囊袋密封,以防内容泄露。
历史背景与文献例证
该词多见于宋代文献,如:
现代延伸与争议
部分资料(如)将其引申为“隐藏功绩或收获”,并关联孔子典故,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现代衍生解释。需注意区分传统定义与扩展含义。
其他领域借用
现代科技文献中,“囊封”偶被借用描述封装技术(如电池封装),但属专业术语,与古文原义无关。
核心含义为古代密封奏章,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现代引申义需谨慎考据。
《囊封》是一个汉字词汇,由“囊”和“封”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1. “囊”:由“囗”(囗字部,表示围住的意思)和“⺼”(月字底下的肉旁,表示与肉有关),共包含6画。
2. “封”:由“寸”(寸字旁,表示与尺寸有关)和“圭”(圭字底下的三点形状,表示珍贵的意思),共包含8画。
【来源】:
《囊封》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屈原贾谊列传》中。原意指的是将政令藏于囊中封存,形容隐藏起来或赐予特殊保护。
【繁体】:
《囊封》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略有不同。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囊”字的“⺼”部分写作“⺷”,而“封”字的“圭”部分则写作“土”,整体写法基本相同。
【例句】:
1.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重要,应该好好囊封起来保存。
2. 在他心中,他的梦想一直被囊封着,不敢轻易展示给别人。
【组词】:
1. 囊中之物:指存放在囊中的物品。
2. 封存:将某物封存起来,使其不再使用或流通。
【近义词】:
1. 保藏:指将物品妥善保存起来。
2. 封闭:使某物完全封死或封住。
【反义词】:
1. 公开:指对某物公开展示或公之于众。
2. 揭示:揭开某物的封印或掩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