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誊正的意思、誊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誊正的解释

[make a fair copy of] 重新抄写改正

这是誊正的文本

详细解释

重新抄写。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酬答书札》:“遂发起草之人,问明答意,具草送閲,方发写人誊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誊正(téng zhèng)指将草稿、修改稿或潦草书写的文字重新工整、规范地抄写清楚的过程,强调最终呈现的文本需符合正式、整洁、无讹误的标准。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要点:

一、字义解析

  1. 形声字,从言、朕声,本义为照原稿抄写。《说文解字》未直接收录,但《广韵·登韵》释为"移书也",即转录文字。

  2. 会意字,从一从止,本义为平直、规范,引申为修正、工整书写。《说文解字》:"正,是也。从止,一以止。"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把修改过的文字抄写工整。" 强调从草稿到定稿的规范性转录过程。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280.

  2.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释义:"謄写端正;特指将修改后的文稿重新工整地抄清。" 突出"端正"的书写要求。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卷10页892.

三、应用场景与规范

誊正常见于以下场景:

四、操作标准

誊正需满足:

  1. 字迹清晰:用楷书或工整行书书写;
  2. 格式规范:符合文本类型格式(如公文抬头、分段);
  3. 零差错:无遗漏、错字或涂改痕迹。

五、与近义词辨析

古籍例证: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部》:"奏疏成稿后,须择善书者誊正封进。" 印证其用于正式文书的传统。

来源:文津阁《四库全书》子部·福惠全书(注:此为古籍数据库示例链接,实际引用需核实有效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誊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重新抄写并修正内容,通常指将草稿或修改后的文本以整洁、规范的形式重新书写。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誊正”指对已有文本进行重新抄写,并在过程中修正错误或调整格式,最终形成正式版本。例如论文、公文等需要正式呈现的文档,在定稿前常需誊正。

  2. 使用场景

    • 学术领域:如老师建议学生将论文“誊正”,表示内容已通过审核,但需重新整理格式或修正细节后提交。
    • 历史文书:清代文献中记载,官方书信需由专人誊正后再发出,以确保内容工整无误。
  3. 延伸意义
    除了字面意义的抄写,还隐含“润色”和“规范化”的过程,例如调整语句、统一格式或补充遗漏内容。

  4. 发音与结构
    拼音为téng zhèng,其中“誊”指抄写,“正”指修正,二字组合强调“通过重新书写达到规范”的动作。

若需进一步了解该词的具体用法或历史案例,可参考来源网页中的详细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傍花随柳表倡禀资蚕熟草草畅通无阻春孟当方道德原则东墙窥宋遁影二项方程发蒙啓蔽抚舆够了冠玉鬼阵头风悔怒假典皛皛交亵脚叶贾肆结社极格静存禁约极武穷兵迹状军角可哀矿屯拉帮流行性乙型脑炎流嘤萝蔓麦粞绵惙内将军宁生逆尸旁遑陴坞欠帐亲家公请爵取适柔节洒削伤败霜毳四孟思治天牎提教晩蚕斡耳朵详试谐合吸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