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欠帐”是“欠账”的常见异形写法,两者含义相同,但现代汉语规范中更推荐使用“欠账”。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在商业交易或借贷关系中未按时偿还的款项,包含未支付的货款、服务费或借款等。例如:“欠账收不上来,战火又烧到门口”(例句)。
近义词与反义词
使用场景
常见于经济纠纷、商业合同或日常借贷场景,强调债务的未履行状态。例如: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应付账款”即属于欠账的一种形式。
写法规范
扩展说明
欠账不仅体现经济责任,还可能影响信用记录。例如:雅安灾后重建中提到的“补发展欠账”,即指弥补历史遗留的经济或资源缺口。
如需进一步了解法律或会计中的具体应用,可参考、6、10的详细分析。
《欠帐》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未偿还的债务或借款。它代表了债务关系中借方未能按时或完全偿还欠款的情况。
《欠帐》由两个部首组成:欠(欠字头部首)和帐(巾字底部首)。欠帐的笔画数分别为4画和11画。
《欠帐》一词源自古汉语,早期出现在《汉书·盖勒住侯传》一书中。它的繁体字为「欠帳」。
据资料显示,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欠帐的「帐」字通常以两部分组成:上部分为「巾」字,下部分为「冘」字,与现代写法稍有不同。
1. 我仍然欠帐一笔钱,我会尽快偿还。
2. 他欠帐太多,已经引起了债权人的关注。
1. 还帐:偿还欠款。
2. 欠款:未偿还的债务。
3. 借款:从他人处借得的款项。
4. 债务:应偿还的借款或欠款。
1. 欠债:未偿还的债务。
2. 拖欠:未按时偿还欠款。
3. 欠钱:未归还借出的款项。
偿还:按时或完全偿还借款或欠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