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蒙啓蔽的意思、发蒙啓蔽的详细解释
发蒙啓蔽的解释
启发蒙昧。 明 李贽 《答李见罗先生书》:“发蒙启蔽,时或未省,而退实沉思。既久,稍通解耳。”
词语分解
- 发蒙的解释 启发蒙昧,后也指教儿童、少年开始识字读书详细解释.启发蒙昧。《易·蒙》:“初六,发蒙,利用刑人。” 孔颖达 疏:“以能发去其蒙也。” 汉 枚乘 《七发》:“发蒙解惑,不足以言也。” 唐 刘长卿
- 蔽的解释 蔽 ì 遮,挡:蔽野。遮蔽。掩蔽。 隐藏:蔽匿。隐蔽。 欺骗,隐瞒:蒙蔽。蔽美扬恶。 概括:一言以蔽之。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发蒙啓蔽”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ā méng qǐ bì,主要用于描述通过教育和引导启发蒙昧、开启智慧的涵义。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启发蒙昧,引导人明辨是非、提升智慧。
- 结构分析:由“发蒙”(启蒙教育)和“啓蔽”(驱除蒙蔽)两个动词组成,形成并列关系,强调通过教育或点拨使人摆脱无知状态。
出处与用法
- 文献来源:
最早见于明代思想家李贽的《答李见罗先生书》:“发蒙启蔽,时或未省,而退实沉思。既久,稍通解耳。”。
- 使用场景:
多用于教育领域,强调教师或长辈对学习者的引导作用,也适用于描述通过书籍、经验等途径使人开悟的情境。
近义词与延伸
- 近义词:发蒙启滞、启蒙解惑。
- 延伸意义:不仅限于知识传授,还可指通过思考或外界启发使人突破认知局限,如哲学思辨、艺术感悟等。
权威性与争议
- 部分网页提到该成语起源与古代教育家“杨业”相关(如),但此说法未见于高权威性来源(如汉典、李贽原文),需谨慎采信。
- 建议参考明代文献及权威词典(如汉典)作为主要依据。
若需进一步考证或查阅原文,可参考李贽《焚书》相关篇章或权威汉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发蒙启蔽》这个词,是指帮助人们开启智慧,解除无知的状态。现在,我为您提供一些有关这个词的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 「发」字的拆分部首是「又」,它的总笔画数为「5」。
- 「蒙」字的拆分部首是「艹」,它的总笔画数为「13」。
- 「启」字的拆分部首是「讠」,它的总笔画数为「7」。
- 「蔽」字的拆分部首是「艹」,它的总笔画数为「15」。
来源:
《发蒙启蔽》一词出自古代中国的儒家经典《论语·子路》。它通过启发和教育人们来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事物,以及摆脱无知状态,追求知识和智慧。
繁体:
「發蒙啟蔽」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蒙」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它的古代写法是「矇」,意为覆盖或迷糊。所以古时候写作「發矇啟蔽」。
例句:
- 他通过阅读各种书籍,获得了发蒙启蔽的教育。
- 这位老师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实现了发蒙启蔽。
组词:
发展、启发、蒙受、蔽障
近义词:
启发、开导、开示
反义词:
迷惑、愚昧、无知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任何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