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土尔扈特的意思、土尔扈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土尔扈特的解释

部族名。 额鲁特蒙古 四 卫拉特 之一。本游牧于 塔尔巴哈台 附近 雅尔 地方, 明 末 清 初徙牧 伏尔加河 畔。 清 乾隆 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率属内徙。 清 廷诏分为新旧两部: 旧土尔扈特 赐牧于 珠勒都斯 、 *********喇乌苏 等地; 新土尔扈特 赐牧于 科布多 西南。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四:“又於 土尔扈特 及 辉特 旧游地,设 塔尔巴哈臺 参赞大臣一,领队大臣二。”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四:“ 土尔扈特蒙古 ,备兵请赴援,上嘉之。”别有 额济纳土尔扈特 ,在 甘肃 西部。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土尔扈特”是蒙古族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含义

二、历史背景与迁徙

  1. 起源
    土尔扈特部族形成于12世纪末,早期游牧于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一带,后成为卫拉特蒙古的核心部落之一。
  2. 西迁伏尔加河
    1628年,因卫拉特内部冲突,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众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建立土尔扈特汗国,并在当地生活近140年。
  3. 东归事件
    1771年,因不堪沙俄压迫,渥巴锡汗率17万部众东归,历经艰险仅半数抵达伊犁,被清朝安置于新疆、青海等地,史称“人类最后一次大规模民族迁徙”。

三、文化与社会现状

四、历史意义

土尔扈特部体现了草原民族的坚韧与凝聚力,其东归事件被视为爱国主义典范,也是研究民族迁徙、边疆治理的重要案例。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脉络或文化细节,可参考《蒙古族服饰图鉴》或乾隆时期相关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土尔扈特

土尔扈特,取自蒙古语,是指游牧民族中的一种领导地位或地区行政管理机构的称谓。

拆分部首和笔画

土(土字旁)+ 尔(从字)+ 扈(手旁,扌)+ 特(牛字旁)

拆分后,土尔扈特共有13画。

来源

土尔扈特一词来源于蒙古语,最早用于称呼游牧民族中的领导地位或地区行政管理机构,是*********传统制度的一部分。

繁体

《土尔扈特》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为「土爾扈特」。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土尔扈特的古字形可能为「土爾扈特」。

例句

1. 在游牧民族中,土尔扈特是拥有领导地位的人。

2. 土尔扈特对于游牧民族的部落有着重要的管理职责。

组词

组词:土尔扈特制、土尔扈特部。

近义词

近义词:土司、真薪令。

反义词

反义词:普通牧民、随从。

别人正在浏览...

案陷宝璋边土仓房槎子车店陈隋调弛弓传红唇脂措词洞房花烛东归蹲舞顿雨渡涉二次回路燔器沸扬丰屋延灾副倅港澳同胞赶露桂蟾谷粟蒿焄匠成讲闻鉴诫监御锦片籍死脊索举哀刻截狼狈不堪露板买务马唐苗绪弭难密宗牟取谋识片羽吉光青绮失足双飞燕睡僊唆弄谈天论地徒夫推枯折腐退堂脱然外活韦裤布被文字禅毋容香鑪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