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土爾扈特的意思、土爾扈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土爾扈特的解釋

部族名。 額魯特蒙古 四 衛拉特 之一。本遊牧于 塔爾巴哈台 附近 雅爾 地方, 明 末 清 初徙牧 伏爾加河 畔。 清 乾隆 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率屬内徙。 清 廷诏分為新舊兩部: 舊土爾扈特 賜牧于 珠勒都斯 、 *********喇烏蘇 等地; 新土爾扈特 賜牧于 科布多 西南。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四:“又於 土爾扈特 及 輝特 舊遊地,設 塔爾巴哈臺 參贊大臣一,領隊大臣二。”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四:“ 土爾扈特蒙古 ,備兵請赴援,上嘉之。”别有 額濟納土爾扈特 ,在 甘肅 西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土爾扈特”是蒙古族曆史中具有重要意義的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二、曆史背景與遷徙

  1. 起源
    土爾扈特部族形成于12世紀末,早期遊牧于塔爾巴哈台(今新疆塔城)一帶,後成為衛拉特蒙古的核心部落之一。
  2. 西遷伏爾加河
    1628年,因衛拉特内部沖突,土爾扈特部首領和鄂爾勒克率衆西遷至伏爾加河下遊,建立土爾扈特汗國,并在當地生活近140年。
  3. 東歸事件
    1771年,因不堪沙俄壓迫,渥巴錫汗率17萬部衆東歸,曆經艱險僅半數抵達伊犁,被清朝安置于新疆、青海等地,史稱“人類最後一次大規模民族遷徙”。

三、文化與社會現狀

四、曆史意義

土爾扈特部體現了草原民族的堅韌與凝聚力,其東歸事件被視為愛國主義典範,也是研究民族遷徙、邊疆治理的重要案例。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脈絡或文化細節,可參考《蒙古族服飾圖鑒》或乾隆時期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土爾扈特

土爾扈特,取自蒙古語,是指遊牧民族中的一種領導地位或地區行政管理機構的稱謂。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土(土字旁)+ 爾(從字)+ 扈(手旁,扌)+ 特(牛字旁)

拆分後,土爾扈特共有13畫。

來源

土爾扈特一詞來源于蒙古語,最早用于稱呼遊牧民族中的領導地位或地區行政管理機構,是*********傳統制度的一部分。

繁體

《土爾扈特》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土爾扈特」。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土爾扈特的古字形可能為「土爾扈特」。

例句

1. 在遊牧民族中,土爾扈特是擁有領導地位的人。

2. 土爾扈特對于遊牧民族的部落有着重要的管理職責。

組詞

組詞:土爾扈特制、土爾扈特部。

近義詞

近義詞:土司、真薪令。

反義詞

反義詞:普通牧民、隨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