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抟饭的意思、抟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抟饭的解释

(1).捏饭成团。《礼记·曲礼上》:“毋摶饭。” 孔颖达 疏:“共器若取饭作团,则易得多,是欲争饱,非谦也。” 宋 费衮 《梁溪漫志·作赋赎罪》:“ 滕公 即口占其辞曰:‘摶饭引来,犹掉续貂之尾;索綯牵去,难回顾兔之头。’”

(2).指团成的饭。《吕氏春秋·慎大》:“ 赵襄子 攻 翟 ,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謁之, 襄子 方食摶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抟饭"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词汇,其含义与现代汉语的常见用法有所不同,主要与古代的饮食礼仪和生活方式相关。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古籍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字面释义

"抟"(tuán)意为用手将东西揉捏成团状。"饭"指煮熟的谷物(主要是米饭)。因此"抟饭"字面指用手将米饭捏聚成团的动作或食物形态。例如:

《说文解字》释"抟":"圜也",强调其"揉物使圆"的核心含义 。

二、文化背景与礼仪内涵

在古代分餐制背景下,"抟饭"是重要的饮食礼仪:

  1. 食用方式:先秦时期用餐无餐具,直接用手取食。《礼记·曲礼上》载:"共饭不泽手",郑玄注:"为汗手不洁也",说明捏饭前需净手以示礼节 。
  2. 社交功能:捏饭成团便于分享,体现"分甘共苦"之意。《周礼》提及"抟黍"(捏黄米饭)用于祭祀宴飨,象征集体共享 。

三、演变与消亡

随着筷箸普及(约汉代以后),手抓食逐渐被取代,"抟饭"一词淡出日常。唐代《艺文类聚》仍收录相关记载,但宋元后基本成为历史词汇 。

四、现代意义

今仅存于方言残留或学术研究,如福建部分地区称捏饭团为"抟糍",但已非通用语。语言学著作(如《汉语大词典》)将其列为"古代饮食行为"的历史词条 。


主要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礼记·曲礼上》(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
  3. 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华书局)
  4. 欧阳询《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
  5.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抟饭”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抟饭”读作tuán fàn,字面意思为用手将饭捏成团,或指团成的饭。这一动作源于古人用餐时搅拌饭菜以混合均匀的习惯。

二、详细解释

  1. 捏饭成团
    古代礼仪中,这种行为被视为不谦逊的表现。《礼记·曲礼上》提到“毋抟饭”,孔颖达解释为:若多人共食时捏饭成团,容易多取食物,显得贪饱争食,违背礼节。

  2. 团成的饭
    亦指已捏成团的饭食。例如《吕氏春秋》记载,赵襄子打仗获胜后接见使者时,正在吃抟饭。

三、文化背景与使用场景

四、相关拓展

“抟”字本身有“用手揉捏”或“盘旋”之意(如《庄子·逍遥游》中“抟扶摇而上”),但“抟饭”特指与饮食相关的动作。

如需进一步了解文献原文或完整释义,可参考《礼记》《吕氏春秋》等古籍或权威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宝胜邠土博核大旱云霓悼悔定慧动物纤维儿童团飞裙分番复议刚壮高义薄云过政豪吹红紫夺朱慧丽交臂失之介静讥切九籥丹句身开发利用硁硁滥竽离沮令出如山六驳咙咙漫天过海茂美闹油皮条剖治曝芹迁坟千里意汽船趋出禳厌任上入梦如蚁附膻生白省减眚愆圣意狮泉河镇属诗所后塘沽协定棠棠提神无碑记雾结烟愁襄野啸萃消气萧屑泄节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