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象声词。形容凄凉而细碎的声音。 唐 韦应物 《对春雪》诗:“萧屑杉松声,寂寥寒夜虑。” 清 朱仕琇 《<溪音>序》:“时或晨露淅沥,居人未起,籜陨沙頽,萧屑有无。”
(2).凄凉。《世说新语·文学》“初,注《庄子》者数十家” 刘孝标 注引《向秀本传》:“或言 秀 游託诸贤,萧屑卒岁。” 前蜀 韦庄 《抚盈歌》:“鑾舆去兮萧屑,七丝断兮泬寥。”
“萧屑”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该词,古籍用例可通过汉典()或《世说新语》注疏进一步查阅。
《萧屑》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形容某事物或情况的破败、废弃、凄凉的样子,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心情消极、失望、无望的状态。
《萧屑》由“艹”和“页”两个部首组成。
“艹”属于草字头的偏旁部首,用3画表示。
“页”属于部首字的字根部首,用6画表示。
总共10画。
《萧屑》最早出现于《汉书·艺文志》中,作为平声字,指的是气味幽雅、空气幽香的悲凉。后来演变成了形容某事物或情况的破败、废弃的样子。
《萧屑》的繁体字为「蕭屑」。
在古代,萧屑的写法有一些变化。例如,有的时候会将“艹”写作“苗”,表示草木的意思;有的时候会将“页”写作“頁”,表示文书的意思。
1. 这座城市的残破建筑、无人街道让人感到一片萧屑。
2. 他失去了工作,感到一片萧屑和绝望。
1. 组词:萧疏、凄凉、废墟
2. 近义词:凄苦、悲惨、荒凉
3. 反义词:繁荣、兴旺、欣欣向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