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赋的意思、常赋的详细解释
常赋的解释
固定的赋税。《魏书·食货志》:“先是 太安 中, 高宗 以常赋之外杂调十五,颇为烦重,将与除之。” 唐 孙樵 《书何易于》:“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僂仗者, 易于 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 宋 范成大 《寒亭》诗:“自云足踏地,常赋何能免。”
词语分解
- 常的解释 常 á 长久,经久不变:常数。常量(亦称“恒量”)。常项。常任。常年。常驻。常住。常备不懈。 时时,不只一次:常常。常客。时常。经常。 普通的,一般的:常识。常务。常规。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姓。
- 赋的解释 赋 (賦) ù 旧指田地税:田赋。赋税。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念诗或作诗:登高赋诗。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赋予。赋有。天赋。禀赋。 古同“敷”,铺陈,分布。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
网络扩展解释
“常赋”是中国古代税收制度中的一个术语,指固定的赋税,即国家按常规征收的税种和税额。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常赋”由“常”(固定、常规)和“赋”(税收)组成,特指长期稳定征收的法定税项,区别于临时性杂税。例如《魏书·食货志》提到“常赋之外杂调十五”,说明常赋是基础税目,杂调则是额外征收的临时税。
二、历史背景
- 南北朝时期:北魏文成帝曾因常赋之外的杂税过重而下令减免,反映当时常赋是税收主体。
- 唐代:官员孙樵在《书何易于》中记载百姓缴纳常赋的场景,说明唐代常赋已成为稳定的财政来源。
- 宋代:范成大诗句“常赋何能免”表明常赋具有强制性,是百姓必须承担的固定义务。
三、文献例证
- 《魏书·食货志》:“高宗以常赋之外杂调十五,颇为烦重,将与除之。”
- 唐代孙樵:“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仗者,易于必召坐与食。”
- 宋代范成大:“自云足踏地,常赋何能免。”
四、相关扩展
“赋”在古汉语中涵盖田税、人口税等多种形式(如汉代“田赋”、唐代“租庸调”),而“常赋”更强调其固定性和法定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赋税制度,可参考《魏书·食货志》或《新唐书·食货志》等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常赋这个词是指常常赠予或赋予的意思。下面将对该词进行拆分部首与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以及反义词进行简要说明。
拆分部首和笔画:
常赋的拆分部首为“巳”和“贝”,其总笔画为11画。
来源:
常赋由“常”和“赋”两个汉字组成。其中,“常”表示常常,频繁;“赋”表示赠予、赋予。
繁体:
常赋的繁体字是「常賦」。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常赋的写法与现代相似,无过多变化。
例句:
他经常赋予他的学生们勇气和希望。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常赋予了他们坚强的品质。
组词:
常赋可以组成一些词语,如常赋、常赋物、常赋物意的意义以及赋予常物等。
近义词:
常赋的近义词有常送、常赐、常予等。
反义词:
常赋的反义词有常收、常索等。
希望以上回答满足了您的要求。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