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形容聲音如鼓聲大作。《文選·郭璞<江賦>》:“砯巖鼓作,漰湱澩灂。” 呂向 注:“砯巖,江岸坎穴也。餘皆水激射聲。” 唐 趙冬曦 《三門賦》:“苞巒祕隒,砯其鼓作。”
(2).鼓舞振作。《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卷下:“夫含生禀血,鼓作鬪争,雖死不省者,氣使然也。” 宋 李綱 《與趙相公書》:“重念某 靖康 間被命宣撫兩 河 ,得兵二萬,方欲有所設施,鼓作兩 河 之人,以捍大敵。”《朱子語類》卷一三三:“ 孝宗 即位,鋭意雪恥,然事已經隔,與吾敵者,非親殺吾父祖之人,自是鼓作人心不上。”
“鼓作”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古典文獻或文學描寫中。如需更詳細的古籍原文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江賦》《三門賦》等文獻。
《鼓作》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鼓勵、激勵。它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或團體通過鼓勵和激發潛力,不斷努力追求進步和成功。
《鼓作》這個成語的部首是“鼓”,筆畫數為13畫。
《鼓作》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論語》中。其中一句話是:“君子笃于仁,小人笃于鼓作。”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心志專一,追求仁德;而小人則追求鼓勵、激勵,追求表面上的聲望和成功。
《鼓作》的繁體字為「鼓作」。
在古時候,「鼓作」這個詞的寫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曆史文獻記載,有時候也會寫成「鼓做」、「鼓作」等形式。
1. 師長給予我們鼓作的鼓勵,讓我們在比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2. 面對困難,我們要以鼓作的精神,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1. 鼓勵 2. 勵志 3. 奮發 4. 激勵
鼓勵、激勵、激發、激揚
潑冷水、打擊、氣餒、灰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