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誠懇信奉;衷心信服。《禮記·中庸》:“ 回 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鄭玄 注:“拳拳,奉持之貌。”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此拳拳服膺之 顔子 ,必待欲罷不能而後純。” 王先謙 《<續古文辭類纂>例略》:“生平於師友小善,拳拳服膺,坿書簡端,以志永矢。”亦省作“ 拳服 ”。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文理》:“﹝其書﹞以例分類,便於拳服揣摩,號為古文秘傳。”
“拳拳服膺”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uán quán fú yīng,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内容解析:
詞義解析
出處與典故
源自《禮記·中庸》:“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意為:顔回為人處世,遵循中庸之道,每領悟一條善理,便誠心銘記,永不背離。)
適用語境
例句參考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禮記》、漢典等來源。
拳拳服膺是一個成語,表示對某人或某事虔誠尊敬、恭順服從的意思。
拳拳服膺的部首是手部的“手”,拆分後每個字的筆畫數分别是:拳(10畫)、服(8畫)、膺(17畫)。
《拳拳服膺》出自《左傳·莊公十一年》:“民服其心,拳拳服膺。”意指人民對他的心坦誠順從,表達對他的衷心擁護和敬意。
《拳拳服膺》的繁體字為:拳拳服膺。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拳拳服膺》這個詞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差異。
1. 他對師長無微不至的關懷,讓人拳拳服膺。
2. 孩子們對老師的教誨拳拳服膺,成績也有了顯著的提升。
- 拳鬥(qúan dòu)
- 服務(fú wù)
- 膺(yīng)
- 心悅誠服
- 恭敬順從
- 心甘情願
- 不屈服
- 反抗
- 不順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