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舅的意思、姑舅的詳細解釋
姑舅的解釋
(1).丈夫的父母,公婆。《爾雅·釋親》:“婦稱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曰姑。姑舅在,則曰君舅、君姑;沒,則曰先舅、先姑。” 唐 杜甫 《牽牛織女》詩:“雖無姑舅事,敢昧織作功。”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五娘尋夫上路》:“縱認不得是 蔡伯喈 當初爹娘,須認得是 趙五娘 近日來的姑舅。”
(2).姑表。 宋 蘇轼 《求婚啟》:“ 太真 姑舅之婚,復見今日。”《水浒傳》第四九回:“ 解珍 道:‘ 孫提轄 是我姑舅哥哥。’”《紅樓夢》第二十回:“咱們是姑舅姐妹, 寶姐姐 是兩姨姐妹,論親戚也比你遠。”
詞語分解
- 姑的解釋 姑 ū 稱父親的姐妹:姑姑。姑父。姑表(一家的父親和另一家的母親是兄妹或姐弟的親戚關系,如“姑姑兄弟”)。 丈夫的姊妹:小姑子。姑嫂。 舊時妻稱夫的母親:翁姑。舅姑。 少女,亦作婦女的通稱:姑娘(.未
- 舅的解釋 舅 ù 母親的弟兄:舅舅。舅父。舅母。 妻的弟兄:妻舅。 古代稱丈夫的父親:舅姑(公婆)。“昔者吾舅死于虎”。 古代帝王稱異姓大邦諸侯為“伯舅”,異姓小邦諸侯為“叔舅”。諸侯亦稱異姓大夫為“舅”。 '
專業解析
“姑舅”的漢語詞典釋義
“姑舅”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由姑母(父親的姐妹) 和舅父(母親的兄弟) 的血緣關系衍生出的特定親屬關系。在現代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層詳細含義:
-
指姑表親屬關系:
- 釋義: 特指姑母的子女與舅父的子女之間的親戚關系。即,你的姑表兄弟姐妹(你父親的姐妹的孩子)與你舅表兄弟姐妹(你母親的兄弟的孩子)之間,互為“姑舅”關系。
- 關系說明: 這種關系建立在上一代的兄妹(或姐弟)關系之上。例如,A(男)的姐妹是B(女),B嫁給了C(男),那麼A是B孩子的舅舅,C是B孩子的父親。同時,A的孩子(表侄/表侄女)與B的孩子(表外甥/表外甥女)之間就是“姑舅”表親關系。簡單說,就是“姑家的孩子”和“舅家的孩子”互為“姑舅”表親。
- 俗稱: 常稱為“姑舅兄弟”、“姑舅姊妹”或統稱“姑舅親戚”。例如:“他倆是姑舅,從小一起長大。”
-
古稱公婆(丈夫的父母):
- 釋義: 在古代漢語中,“姑舅”是兒媳婦對丈夫父母的合稱。
- 分解: “姑”指丈夫的母親(婆婆),“舅”指丈夫的父親(公公)。
- 來源: 這種稱謂源于古代家庭結構和稱謂習慣。例如,《爾雅·釋親》有相關記載:“婦稱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曰姑。”
- 現代使用: 此含義在現代漢語口語中已非常罕見,主要出現在古籍、曆史文獻或特定方言的遺留中。現代标準語普遍使用“公公”、“婆婆”。
總結與使用場景:
在現代漢語的日常使用中,“姑舅”最常用、最核心的含義是指第一種,即姑表親關系。它強調了家族中通過姑母和舅父兩條線連接起來的表親紐帶。當聽到“他們是姑舅”時,通常就是指這種特定的表兄弟姐妹關系。第二種“公婆”的含義屬于古語殘留,了解即可,在當代交際中極少使用。
參考來源依據:
- 釋義核心依據《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姑舅”詞條的解釋,其明确區分了現代常用義(姑表親)和古義(公婆)。
- 親屬關系定義參考了《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中關于親屬稱謂的系統分類。
- 古義來源及《爾雅》記載參考自《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及傳統訓诂學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姑舅”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語境和現代用法:
一、基本含義
-
姑表親屬關系(現代常用)
指父親與姑姑的子女,或母親與舅舅的子女之間的表親關系。例如“姑舅兄弟”“姑舅姐妹”。這種關系常被俗語“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着筋”形容其親密性。
《紅樓夢》第二十回提到:“咱們是姑舅姊妹”,即指這種表親關系。
-
丈夫的父母(古義)
古代指公婆,如唐代于鹄《宮怨》詩:“畏妾事姑舅”,其中“姑舅”即公婆。此用法源自《爾雅·釋親》:“婦稱夫之父曰舅,夫之母曰姑”。
二、延伸用法與地區差異
- 西北地區特殊指代:部分方言中,“姑舅”分“上姑舅”與“下姑舅”,舅舅的子女為“上姑舅”,姑姑的子女為“下姑舅”。
- 文學與曆史文獻:宋代蘇轼《求婚啟》以“姑舅之婚”指代表親聯姻,反映古代婚姻習俗。
三、常見誤區
- 錯誤解釋:網傳“姑舅指女方的舅舅”(如)缺乏權威依據,實際應為姑姑或舅舅的子女關系。
“姑舅”一詞在現代多用于表親關系,古義則指公婆,需結合語境區分。其文化内涵體現了中國傳統親屬制度的複雜性。
别人正在浏覽...
阿毗昙飽學之士筆劄才語道穿頂絲防人放魚入海鳳凰巢粉花糞種浮譽海青碾耗磨辰猾褢花腥忽怠講難箭徑竭命節孝介胄精沐掎跖啃嚼可作拉話獵捷犂元門面鋪席人抹殺謀逆木連理拈酸偏辟埤污千難萬難樵叟清渾清羞傾裝遒絶仁兄沙角贍濟山塘視為至寶書癡水文說好嫌歹貪主天宛迢迢同貫頭目脫空窪坳王公貴戚猬起雞連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