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屯田。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汾水》:“ 漢高帝 十一年,封 靳疆 為侯國,後立屯農,積粟在斯,謂之 羊腸倉 。”
“屯農”是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四個方面詳細解釋:
“屯農”指屯田制度,即古代由政府組織軍民開墾荒地、儲備糧食的行為,常見于軍事防禦或解決糧食短缺問題。該詞由“屯”(儲藏、駐紮)和“農”(農業活動)組成,強調通過耕作實現物資儲備。
最早記載見于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汾水》:“漢高帝十一年,封靳疆為侯國,後立屯農,積粟在斯,謂之羊腸倉。”此處描述漢代在山西地區設立屯田,以保障軍糧供應。
作為成語,“屯農”引申為未雨綢缪、儲備資源的行為。古代因農業收成季節性,需在豐年儲存糧食應對荒年,逐漸擴展至其他物資儲備。
“屯農”是兼具曆史制度與成語性質的雙重概念,核心圍繞物資儲備與農業開發,常見于文獻中對古代經濟軍事策略的描述。
《屯農》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意為“聚集農民在一起耕種農田”。這個詞通常用來描述一種農業生産的方式,即将農民集中在某個地方居住和務農。
《屯農》這個詞的部首是“屍”,屬于“身體”類的字。它的筆畫數為10畫。
《屯農》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農業社會。在古代,為了加強農田的管理和農作物的生産,政府會組織農民屯墾土地,在特定的地點聚集農民進行集體耕種。
《屯農》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屯農」。
在古代寫成的《屯農》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比如在《康熙字典》中,可以找到《屯農》的漢字寫成「屯農」。
1. 村裡屯農已經開始了新一輪的春耕工作。
2. 政府為了提高農田的産量,決定屯農進行集中種植。
1. 屯墾:聚集人力物力墾荒。
2. 屯兵:集結軍隊在某地待命。
3. 屯糧:集中存儲糧食。
1. 集聚:聚集在一起。
2. 群集:大量聚集在一起。
3. 積聚:聚集起來形成一定規模或數量。
1. 散布:分散開來。
2. 散養:動物自由散養而非集中養殖。
3. 分散:分開、分散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