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鼎鐘的意思、鼎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鼎鐘的解釋

見“ 鼎鐘 ”。


亦作“ 鼎鐘 ”。鼎與鐘。古代鐘鼎上刻銘文,以旌有功者。有時即借指功業。《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每覽史籍,觀古忠臣義士,出一朝之命,以徇國家之難,身雖屠裂,而功銘著於鼎鐘,名稱垂於竹帛,未嘗不拊心而歎息也。” 宋 葉適 《祭韓子師尚書文》:“所可寃者,天與魁傑;既堕鼎鐘,人共埋沒。”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唐求》:“值三靈改蔔,絶念鼎鐘,放曠疎逸,出處悠然,人多不識。” 明 汪廷讷 《種玉記·乘訪》:“兒今别去遠從戎,指日勳庸建鼎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鼎鐘是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本義及文化象征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古代烹煮器具,多為青銅制,三足兩耳。《說文解字》釋:“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 後引申為政權象征(如“定鼎”)和顯赫地位(如“鐘鳴鼎食”)。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古代打擊樂器或量器,青銅鑄造。《周禮·考工記》載:“凫氏為鐘,兩栾謂之銑。” 其形制象征禮樂秩序,亦用于計時(如“鐘鳴漏盡”)。

    來源:《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二、複合詞本義

鼎鐘合稱泛指宗廟禮器與樂器,代指國家重器或貴族威儀:


三、文化引申義

  1. 權位與富貴

    “鐘鳴鼎食”形容貴族生活,如王勃《滕王閣序》:“闾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

    來源:《王子安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 曆史傳承

    鼎鐘作為青銅文明代表,承載曆史記憶。《漢書·郊祀志》載:“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

    來源:班固《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3. 道德隱喻

    《左傳·宣公三年》以鼎為“德”的象征:“在德不在鼎……德之休明,雖小,重也。”

    來源: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


四、權威文獻佐證


鼎鐘的核心含義為禮樂重器,兼具物質功能(祭祀、音樂)與文化象征(權力、功勳、道德),是理解中國古代禮制與青銅文明的關鍵詞。

網絡擴展解釋

“鼎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鼎與鐘兩種古代器物。鼎是祭祀或烹煮用的三足青銅器,鐘為禮樂重器,二者常刻有功勳銘文,因此被賦予特殊文化意義(、、)。

二、詳細解釋

  1. 器物象征
    古代在鼎、鐘上鑄造銘文,用于記錄功績或表彰功臣。如《三國志》提到“功銘著於鼎鐘”,即以器物銘刻象征功業傳承(、)。

  2. 引申意義

    • 代指功業:如宋代葉適《祭韓子師尚書文》中“既堕鼎鐘”暗喻功業未成(、)。
    • 形容聲音莊重:部分現代詞典引申為“聲音洪亮威嚴”,可能與鐘鼎作為禮器的莊重屬性相關(、)。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如描述功績記載(“銘功鼎鐘”)、表達對功業的感慨(“拊心歎息”)等(、)。

四、出處示例

《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載:“功銘著於鼎鐘,名稱垂於竹帛”,直接體現其記錄功勳的核心含義(、)。


注:關于“形容聲音”的釋義,主要見于現代詞典的引申解讀,古典文獻中更側重功業象征。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

别人正在浏覽...

跰跚徧存璧流簿書側楸讒姬蟬蛻蛇解楚恻村縣待閑盜俠頂筆隄堰洞澈都要芬郁黃奴皇迫賤奴嬌綠郊陌節斂津遣急響鈞批慨忼可曾客棧冷天梁氏夫妻良魚柳星流行性腦膜炎垆土盲僮跛竪冥心末用淖田内間嫩綠嶷然弄圓耆将請面窮鄉僻壤認處入井設醮數理邏輯酸箕同德捅漏子腯成土貨完飯萬紐于尾欠寤辟笑逐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