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孤絜的意思、孤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孤絜的解釋

同“ 孤潔 ”。 宋 彭乘 《續墨客揮犀·願為夫人子以報》:“有 草堂和尚 者,年九十餘,戒行孤絜,未嘗出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孤絜"(gū jié)是一個文言複合詞,由"孤"與"絜"二字組合而成,主要形容人的品德或行為狀态,具有清高、廉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意味。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

一、字義溯源

  1. 本義指幼年喪父或父母雙亡,引申為單獨、獨特、超群。《說文解字》釋:"孤,無父也。" 後衍生出"孤高""孤傲"等詞,強調超脫凡俗的品格。

  2. 通"潔"(潔),本義指束麻成縷,引申為純淨、清廉。《說文解字》:"絜,麻一耑也。" 段玉裁注:"引申為潔淨之偁。" 如《莊子·人間世》"絜之百圍",即取其度量純淨之意。

二、詞義解析

"孤絜"的核心含義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1. 清高自守

    形容人品格孤高,不隨波逐流,堅守道德底線。

    例證:明代宋濂《題李伯時飛騎習射圖》:"其人有孤絜之操,雖在塵鞅中,如與世相忘。"(形容畫中人物超然脫俗)

  2. 廉潔不染

    強調為官或處世時清廉自持,拒絕腐化。

    例證:《宋史·趙抃傳》載其"為政孤絜,不妄取一錢",凸顯其拒腐品格。

  3. 孤獨而純粹

    因堅守原則而處于孤獨狀态,但精神純粹無瑕。

    例證:清代王念孫《廣雅疏證》釋"絜"為"清也",與"孤"結合,暗含"因清緻孤"的意境。

三、典籍用例

  1. 《史記·伯夷列傳》(間接關聯)

    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之事,被後世視為"孤絜"精神的典型體現(參考《史記》卷六十一)。

  2. 《後漢書·獨行列傳》

    記載李業"志氣孤絜,不交非類",拒受僞朝官職,甯死不屈(參考《後漢書》卷八十一)。

四、近義詞辨析

五、文化意蘊

"孤絜"承載儒家"獨善其身"與道家"抱樸守真"思想的融合,是士人對抗污濁現實的理想人格。如屈原《離騷》"伏清白以死直兮",雖未直用"孤絜",但其精神内核高度契合。

參考文獻:

  1. 《說文解字》(漢·許慎)
  2. 《史記》(漢·司馬遷)
  3. 《後漢書》(南朝宋·範晔)
  4. 《廣雅疏證》(清·王念孫)
  5. 《宋史》(元·脫脫等)

(注:古籍原文可通過"國學大師"(www.guoxuedashi.com)或"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

“孤絜”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多用于古代文獻,以下是綜合現有信息的詳細解釋:

  1. 拼音與基本釋義
    拼音為gū jié(注意“絜”在此處讀“jié”,而非“xié”)。詞義與“孤潔”相同,表示孤獨而高潔,強調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常用于形容人堅守節操、清高自持的狀态。

  2. 引證與用法
    宋代彭乘《續墨客揮犀·願為夫人子以報》中提到:“草堂和尚……戒行孤絜”,此處以“孤絜”描述僧人修行嚴謹、德行高潔,體現其超然世俗的品格。

  3. 補充說明

    • 字形解析:“絜”本意為“度量、潔淨”,引申為品行端正;“孤”則強化了獨善其身的意味。
    • 現代使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出現,多見于古籍或文學創作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若需更深入的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或結合更多古籍用例綜合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罷軟罷直北聲鞭聲唱影馳介赤心怵迫翠條貸死大面兒上釣駱駝丢靈鵝梨旋風髻二笑風猋傅粉高知根兒官官相衛犷勇孤獨者紅杏出牆滑擦擦黃金買賦宦情将機就機靖人軍牙慨憤塊根連瘡邏衞滿話瞞天賬眇指牌刀搶戲蹊迳然後肉玃桑蓬志三野山岙上紙申宮省題詩石坊失羣守滞思賢如渴燧色踏戽逃河天末涼風挽幛桅竿萎靡無可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