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裹飯的意思、裹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裹飯的解釋

(1).謂包裹着飯食送人解餓。語出《莊子·大宗師》:“ 子輿 與 子桑 友,而霖雨十日。 子輿 曰:‘ 子桑 殆病矣!’裹飯而往食之。”後遂用作稱頌友情的典故。 唐 韓愈 《贈崔立之》詩:“褰裳觸泥水,裹飯往食之。” 宋 王安石 《張明甫主宿明日遂行》詩:“何時復能還,裹飯 冶城 側。” 金 麻革 《雲中夜雨》詩:“明朝誰裹飯,萬一使君憐。”

(2).謂攜帶飯糧以備服役或遠行。 宋 王安石 《遊土山示蔡天啟秘校》詩:“斂書付衣囊,裹飯隨藥笈。” 清 黃宗羲 《禦史餘公墓志銘》:“ 封 與 延津 接壤,郵置錯互於百裡之外,裹飯受役,民甚苦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裹飯”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攜帶飯食(出門或遠行),後引申出接濟他人的典故義。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古籍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裹”

    本義為“纏繞”“包紮”,引申為“包裹攜帶”。《說文解字》釋:“裹,纏也。”此處指将飯食包裹以便攜帶。

  2. “飯”

    指熟食,特指幹糧或飯團。《周禮·地官》鄭玄注:“飯,所以實口。”

組合義:

“裹飯”即用布或葉子包裹飯食隨身攜帶,多見于遠行、勞作或饋贈場景。


二、詞典釋義與古籍例證

  1. 基本義:攜帶飯食

    • 《漢語大詞典》釋:“包裹飯食攜帶出行。”
    • 例證:

      《莊子·大宗師》:“子輿與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輿曰:‘子桑殆病矣!’裹飯而往食之。”

      (注:子輿包裹飯食冒雨探望病困的子桑,體現接濟之意。)

  2. 引申義:接濟困厄

    • 由《莊子》典故衍生,後成為援助友人的代稱。
    • 例證:

      宋代黃庭堅《次韻張仲謀過酺池寺齋》:“裹飯追子桑,古風猶未墜。”

      (以“裹飯”喻指對友人的關懷資助。)


三、文化背景與用法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莊子集釋》(中華書局,郭慶藩輯)
  3. 《周禮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鄭玄注)
  4. 《黃庭堅詩集注》(中華書局,任淵注)

(注:古籍原文可在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等學術平台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裹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典故來源與友情象征

  1. 本義
    指用布或葉子包裹飯食送給他人解餓,源自《莊子·大宗師》中的故事:子輿與子桑是好友,連綿陰雨十日,子輿擔心子桑挨餓,便“裹飯而往食之”。這一行為體現了對友人的深切關懷,後成為稱頌真摯友情的典故。

  2. 文學化用
    唐代至清代文人常引用此典,如:

    • 韓愈《贈崔立之》:“褰裳觸泥水,裹飯往食之”;
    • 王安石《張明甫主宿明日遂行》:“何時複能還,裹飯冶城側”。

二、實用場景中的引申義

指為遠行、服役或勞作準備幹糧。例如:

“裹飯”兼具情感與實用雙重内涵:既是對患難相助的友情禮贊,也反映了古人應對生活需求的智慧。其文化意義遠超字面,成為中華文化中“雪中送炭”精神的典型符號。

别人正在浏覽...

安咐百乳彜柏枝緑背恩負義弊蠹彩排雛發箠辔從居大本頭單劣釣鳌氎旃東謝蠻督車飛彈膚郭複子明辟趕車關鄽軲輪行伍合好葫蘆藓介峙進利窘匮救生艇記珠虧心來集連街倒巷論説文梅和柳媒體迷悖排鄰旁勃盤厲跑堂剽掇繦緥巧妙絕倫期瓜清昶秋荼三尺法刹手锏神工鬼力石舘守正不回送三訟學娑羅花讨流溯源窪窞瓦解星散王太後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