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裹饭的意思、裹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裹饭的解释

(1).谓包裹着饭食送人解饿。语出《庄子·大宗师》:“ 子舆 与 子桑 友,而霖雨十日。 子舆 曰:‘ 子桑 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后遂用作称颂友情的典故。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诗:“褰裳触泥水,裹饭往食之。” 宋 王安石 《张明甫主宿明日遂行》诗:“何时復能还,裹饭 冶城 侧。” 金 麻革 《云中夜雨》诗:“明朝谁裹饭,万一使君怜。”

(2).谓携带饭粮以备服役或远行。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敛书付衣囊,裹饭随药笈。” 清 黄宗羲 《御史余公墓志铭》:“ 封 与 延津 接壤,邮置错互於百里之外,裹饭受役,民甚苦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裹饭”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携带饭食(出门或远行),后引申出接济他人的典故义。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古籍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1. “裹”

    本义为“缠绕”“包扎”,引申为“包裹携带”。《说文解字》释:“裹,缠也。”此处指将饭食包裹以便携带。

  2. “饭”

    指熟食,特指干粮或饭团。《周礼·地官》郑玄注:“饭,所以实口。”

组合义:

“裹饭”即用布或叶子包裹饭食随身携带,多见于远行、劳作或馈赠场景。


二、词典释义与古籍例证

  1. 基本义:携带饭食

    • 《汉语大词典》释:“包裹饭食携带出行。”
    • 例证:

      《庄子·大宗师》:“子舆与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

      (注:子舆包裹饭食冒雨探望病困的子桑,体现接济之意。)

  2. 引申义:接济困厄

    • 由《庄子》典故衍生,后成为援助友人的代称。
    • 例证:

      宋代黄庭坚《次韵张仲谋过酺池寺斋》:“裹饭追子桑,古风犹未坠。”

      (以“裹饭”喻指对友人的关怀资助。)


三、文化背景与用法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庄子集释》(中华书局,郭庆藩辑)
  3. 《周礼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郑玄注)
  4. 《黄庭坚诗集注》(中华书局,任渊注)

(注:古籍原文可在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等学术平台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

“裹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一、典故来源与友情象征

  1. 本义
    指用布或叶子包裹饭食送给他人解饿,源自《庄子·大宗师》中的故事:子舆与子桑是好友,连绵阴雨十日,子舆担心子桑挨饿,便“裹饭而往食之”。这一行为体现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后成为称颂真挚友情的典故。

  2. 文学化用
    唐代至清代文人常引用此典,如:

    • 韩愈《赠崔立之》:“褰裳触泥水,裹饭往食之”;
    • 王安石《张明甫主宿明日遂行》:“何时复能还,裹饭冶城侧”。

二、实用场景中的引申义

指为远行、服役或劳作准备干粮。例如:

“裹饭”兼具情感与实用双重内涵:既是对患难相助的友情礼赞,也反映了古人应对生活需求的智慧。其文化意义远超字面,成为中华文化中“雪中送炭”精神的典型符号。

别人正在浏览...

安刘鄙促伯瑜不遑宁息苍猝苍甿操扯偁述抽导翠帽当曹荡坠大壤大西洋海岭打业钱电压表雕梁画栋彫伤东郭逡短略发苶犯颜苦谏佛庐勾三搭四卦气贵疏合乎哄抢讙趣毁熸棘刺今夕斤重忌恣橘子洲抗颜为师客舱窾贫令闻鸬鹚酒名单末由贫不学俭棋工奇览上网山脚蛇龙市贾诗律水旦水中著盐疏落説不出口四左随任佻躁枉累汙浊先笑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