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衙。 宋 徐铉 《和印先輩及第後獻座主朱舍人郊居之作》:“獨坐公廳正煩暑,喜吟新詠見玄微。”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潘庭堅王實之》:“一日三司燕集,大合樂於公廳。”
“公廳”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公廳(拼音:gōng tīng)指古代官府的辦公場所,即“官衙”。例如宋代徐铉的詩句“獨坐公廳正煩暑”中,“公廳”即指官員處理公務的場所。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公廳》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朝廷或官署中負責公事的地方。
《公廳》這個詞的部首是“廠”和“廣”,總共有11個筆畫。
《公廳》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署系統。在古代朝廷中,公廳是負責行文、處理公務的地方,是官員會面、交流的場所。
《公廳》的繁體字為「公廳」。
在古代漢字中,公廳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主要是在部分部首和結構上有所變化。
1. 他在公廳擔任文書工作。
2. 公廳裡的官員們緊張地處理着政務。
1. 公署
2. 廳堂
3. 官府
4. 衙門
5. 客廳
6. 部門
1. 官署
2. 官府
3. 衙門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根據具體語境可以選擇與公廳相對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