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祴夏的意思、祴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祴夏的解釋

古代樂章《九夏》之一。《周禮·春官·锺師》:“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王夏》……《祴夏》《驁夏》。” 鄭玄 注引 杜子春 曰:“祴,讀為陔鼓之陔……客醉而出奏《陔夏》。” 賈公彥 疏:“賓醉将出奏之,恐其失禮,故陔切之,使不失禮。” 唐 皮日休 《九夏歌·祴夏》:“《祴夏》之歌者,賓既出之所奏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祴夏”是中國古代禮儀音樂中的樂章名稱,屬于《九夏》之一,主要用于賓客禮儀場合。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構成

  1. “祴”的含義
    “祴”讀作gāi,在《周禮》中通“陔”(即台階),引申為賓客離席時的禮節提醒。此外,“祴”還指堂下階前的磚砌道路,以及古西域部落名,但此處主要指樂章用途。

  2. “夏”的指向
    “夏”在此并非指季節,而是《九夏》樂章的統稱。古代将禮儀音樂分為《王夏》《肆夏》《昭夏》等九部分,“祴夏”為其中之一。

二、文獻出處與用途

根據《周禮·春官·鐘師》記載:“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祴夏》《骜夏》。”其用途為:

三、文化意義

“祴夏”體現了古代禮樂制度中“以樂節禮”的思想,通過音樂規範行為,強化等級秩序。賈公彥在《周禮疏》中進一步解釋:“賓醉将出奏之,恐其失禮,故陔切之。”說明其功能兼具警示與教化。

四、補充說明

需注意“祴夏”與“惗夏”(niàn xià)的區别,後者為現代生造詞,形容夏季悶熱不適感,與“祴夏”無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祴夏》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祴夏一詞指的是夏季的休息或者休假。它源自于古代漢字文化,表達了人們在炎熱的夏季放松、休息和享受生活的意願。 拆分部首和筆畫: 《祴夏》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祴和夏。 - 祴的部首是示(礻),它表示與神靈有關的事物。 - 祴這個字由10個筆畫組成。 - 夏的部首是夊,它表示與行走有關的事物。 - 夏這個字由6個筆畫組成。 來源: 祴夏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詩經中的《北山之祴夏》一篇。在這篇詩中,夏天被描述為休息的季節,人們在田野裡放牛,享受着夏日的閑暇。這首詩反映了古代人們對夏季休息的向往和熱愛。 繁體: 祴夏這個詞的繁體字是「祴夏」,沒有特定的繁體字形式,因為它的使用并不廣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祴和夏的字形和現代有些不同。具體的寫法與古代的小篆或鐘鼓文等有關,需要在專門的研究中深入探讨。 例句: 1. 暑假是一年中最長的祴夏時光,我們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 2. 在這個烈日炎炎的祴夏,最好找個避暑勝地休假。 組詞: 與祴夏相關的組詞有「夏日」、「祴期」、「休假」、「度假」等。 近義詞: 與祴夏意義相近的詞語有「暑期」、「暑假」。 反義詞: 與祴夏意義相反的詞語有「冬季」、「寒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