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祴夏的意思、祴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祴夏的解釋

古代樂章《九夏》之一。《周禮·春官·锺師》:“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王夏》……《祴夏》《驁夏》。” 鄭玄 注引 杜子春 曰:“祴,讀為陔鼓之陔……客醉而出奏《陔夏》。” 賈公彥 疏:“賓醉将出奏之,恐其失禮,故陔切之,使不失禮。” 唐 皮日休 《九夏歌·祴夏》:“《祴夏》之歌者,賓既出之所奏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祴夏是古代祭祀禮儀中的特定環節,指祭祀時演奏《祴》樂與《夏》樂的儀式,具有深厚的禮樂文化内涵。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祴(gāi)

    • 本義:指古代祭祀中奏樂的一個步驟。《周禮·春官·鐘師》載:“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祴夏》。” 此處的“祴”特指祭祀樂舞的組成部分,用于迎送神靈或标記儀節節點 。
    • 引申:清代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釋為“戒潔之樂”,強調其淨化祭祀場域的功用 。
  2. 夏(xià)

    • 本義:原指古代樂舞名,即《大夏》,相傳為夏禹時期的樂舞,後泛指祭祀用的雅樂。《周禮·春官》明确将《王夏》《肆夏》《昭夏》等列為祭祀用樂,“夏”在此指代禮樂體系 。

二、整體釋義

祴夏作為複合詞,專指周代祭祀中連續演奏《祴》樂與《夏》樂的環節:

三、文獻例證

  1. 《周禮·春官·鐘師》:

    “鐘師掌金奏……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祴夏》《骜夏》。” 此記載明确将《祴夏》列為九夏之一,屬宮廷祭祀樂舞體系 。

  2. 清代孫诒讓《周禮正義》:

    注“祴夏”為“賓出入奏之”,說明其用于迎送賓客的儀節,彰顯禮制等級 。

四、學術參考

結語

“祴夏”是周代禮樂文化的專有名詞,其釋義需結合古代祭祀制度與樂舞體系。現代漢語中雖罕用,但作為曆史詞彙,對研究先秦禮樂制度具有重要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祴夏”是中國古代禮儀音樂中的樂章名稱,屬于《九夏》之一,主要用于賓客禮儀場合。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構成

  1. “祴”的含義
    “祴”讀作gāi,在《周禮》中通“陔”(即台階),引申為賓客離席時的禮節提醒。此外,“祴”還指堂下階前的磚砌道路,以及古西域部落名,但此處主要指樂章用途。

  2. “夏”的指向
    “夏”在此并非指季節,而是《九夏》樂章的統稱。古代将禮儀音樂分為《王夏》《肆夏》《昭夏》等九部分,“祴夏”為其中之一。

二、文獻出處與用途

根據《周禮·春官·鐘師》記載:“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祴夏》《骜夏》。”其用途為:

三、文化意義

“祴夏”體現了古代禮樂制度中“以樂節禮”的思想,通過音樂規範行為,強化等級秩序。賈公彥在《周禮疏》中進一步解釋:“賓醉将出奏之,恐其失禮,故陔切之。”說明其功能兼具警示與教化。

四、補充說明

需注意“祴夏”與“惗夏”(niàn xià)的區别,後者為現代生造詞,形容夏季悶熱不適感,與“祴夏”無關聯。

别人正在浏覽...

保弼賓職殘逼辭愬蕩魂攝魄東望西觀對捍堕偷飛唌風弦高慶奎告劄圪塔鈎餌篝簍國将寒生畫餅充饑奸由簡遠腳步錢焦腐甲殻接取鏡潔驚噪稽掃康複醫學可痛老朽料柬離灑龍爪槐枚藻鳴漱碰蛋平庸之輩慶父窮忙丘亭鬈首祛妄辱荷弱土申制師甸時季霜信司明天欃鐵室團魚頽風王壓墳文象猧兒無...無...寫生畫西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