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趺座的意思、趺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趺座的解釋

亦作“ 趺坐 ”。碑刻等的底座。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昭儀尼寺》:“趺坐上銘雲:‘ 晉 泰始 二年五月十五日侍中中書監 荀勗 造。’” 明 宋濂 《莆田林氏重建先祠記》:“於是列為神版者五,高四尺,博一尺有八寸,下設趺座,用粉塗而元書之。”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二》:“此石既非山中所産,又非尋常勒字之石,上有芝蓋,下有趺坐,儼然成具,非未刻之石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趺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碑刻底座
    指石碑、佛像等物體的基座部分。例如北魏《洛陽伽藍記》記載的“趺坐上銘雲”,以及明代文獻中提到的“下設趺座”,均指碑刻的承托結構。古代常見形式如“龜趺”,即以龜形石座承載碑體,象征穩固。

  2. 與“趺坐”的關聯
    部分文獻中“趺座”與“趺坐”混用,但後者主要指佛教徒盤腿端坐的姿勢(左腳放右腿,右腳放左腿),常見于修行或禅定場景。

二、字形與擴展

“趺座”的核心含義是碑刻或器物的底座,需注意與表示坐姿的“趺坐”區分。若需進一步了解佛教坐姿或碑刻形制,可參考古籍《洛陽伽藍記》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趺座

趺座是一個由2個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和西,其中⻊表示足部的意思,而西則是一個地名。整個詞語的意思指的是禅坐時雙腿交叉而坐的姿勢。

根據筆畫來看,趺座的拼寫一共有9個筆畫。其中,趺字有5個筆畫,座字有4個筆畫。

趺座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佛教文化。在禅宗中,修行者通常會采用趺座的坐姿,以幫助集中注意力和沉靜心境。

在繁體字中,趺座的拼寫為趺座,沒有太大差異。

古代漢字寫法中,趺座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一種常見的寫法是“足坐”,以形象地表示禅坐時雙腿交叉。另一種寫法是“足座”,其中“座”字使用了床的上部分“廣”作為偏旁,強調了坐姿的重要性。

以下是一個關于趺座的例句:“他靜靜地趺座在地上,全神貫注地冥想着。”

根據趺座的意思,我們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如禅宗、坐姿、冥想等。

與趺座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蓮花座、蓮座、蓮台,它們都指的是禅坐時使用的座位。

與趺座意思相反的詞語是:站立,表示直立的姿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