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下罔上的意思、附下罔上的詳細解釋
附下罔上的解釋
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屬,卻欺騙君上。《漢書·武帝紀》:“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與聞國政而無益於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退,此所以勸善黜惡也。”《新唐書·權萬紀傳》:“遂敢附下罔上,釣彊直名,迷奪聖明,以小謀大,羣下離心。”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五》:“少師 萬安 恃權怙寵,殊無厭足,少師 劉吉 附下罔上,漫無可否。”
詞語分解
- 附下的解釋 .降格遷就下僚。《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孟獻伯 相 魯 ,堂下生藿藜,門外長荊棘,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叔向 聞之,以告 苗賁皇 , 賁皇 非之曰:‘是出主之爵祿以附下也。’” 陳奇猷 集釋:“
- 罔上的解釋 欺騙君上。《後漢書·楊震傳》:“帝發怒,遂收考詔獄,結以罔上不道。” 宋 陳亮 《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狀》:“以妖為瑞,是罔上也。”《三國演義》第二十回:“ 雲長 問 玄德 曰:‘ 操 賊欺君罔上,我
網絡擴展解釋
“附下罔上”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指官員或臣子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屬,卻欺騙、蒙蔽君主的行為。這一行為在古代被視為對君權的不忠,常與結黨營私、欺上瞞下的政治劣迹相關。
2.出處與典故
- 最早記載:出自《漢書·武帝紀》,漢武帝曾明令“附下罔上者死”,将其定為重罪。
- 其他文獻:
- 《說苑·臣術》引用《泰誓》中的“附下而罔上者死”,進一步強化其道德批判。
- 《新唐書》和《明史》中也有案例,如唐代權萬紀因“附下罔上”被彈劾。
3.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賓語或定語,用于描述官場中的不端行為。
- 例句:明代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中批評官員“恃權怙寵”“附下罔上”,揭露其結黨欺君的行徑。
4.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結黨營私、欺君罔上。
- 反義詞:忠君愛國、剛正不阿。
“附下罔上”反映了古代政治倫理中對“忠”與“奸”的嚴格區分,強調臣子應忠于君主而非偏袒私黨。其曆史出處和文獻記載均凸顯了古代統治者對權力制衡的重視。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附下罔上》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人在下位附庸服從,而上位則無所拘束無法掌控。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由“附”、“下”、“罔”和“上”組成,其中“附”表示附屬、依附;“下”表示位于低層、下方;“罔”表示虛假、不實;“上”表示高層、上方。根據筆畫來看,它可以分為16畫。
《附下罔上》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确定,但可以推測它源自中國古代文化和哲學思想。古代人們常常用象征性的詞語來描述人際關系或社會地位的不同,而《附下罔上》則是對這種關系的一種形象化表達。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為「附下罔上」,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這個詞并沒有一個單獨的整體字形,而是将各個部首結合起來寫成一個整體。
以下是《附下罔上》的例句:
1. 他在公司被附下罔上,無法發展自己的想法。
2. 這個社會經常存在附下罔上的問題,需要改變!
與《附下罔上》相關的組詞有:
1. 附庸:指依附于别人或組織,在其控制之下。
2. 群龍無首:形容沒有領導或沒有明确的主導力量。
3. 高高在上:形容位于高層,傲慢自大。
與《附下罔上》相反的反義詞是:
1. 主導:指在某種關系中擁有主導地位,可以控制他人。
2. 自由自在:形容沒有受到任何約束或限制。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