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曆的意思、更曆的詳細解釋
更曆的解釋
經曆,閱曆。《漢書·陳湯傳》:“丞相 匡衡 、禦史大夫 繁延壽 以為, 郅支 及名王首更歷諸國,蠻夷莫不聞知。” 明 李贽 《答周二魯》:“ 五臺先生 骨剛膽烈,更歷已久,練熟世故,明解朝典,不假言矣。”
詞語分解
- 更的解釋 更 ē 改變,改換:更正。更生(重新獲得生命,喻複興)。更衣(a.換衣服;b.婉辭,上廁所)。更定(改訂)。更疊(輪流更換)。更遞。更番。更新(舊的除去,新的建起)。更張(調節琴弦,喻變更或改革)。
- 曆的解釋 曆 (歷曆) ì 經過:經曆。來曆。閱曆。曆盡甘苦。 經過了的:曆程。曆代。曆史。曆來。 遍、完全:曆覽。曆數(?)。 推算年、月、日和節氣的方法:曆法。 筆畫數:; 部首:廠;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更曆”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經曆、閱曆,強調親身經過時間或事件的曆練。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
“更”
- 本義為經曆、經過(時間或事件)。《說文解字》釋:“更,改也”,引申為時間推移或事件交替。
- 例:《漢書·藝文志》載:“更曆數主”,指曆經多位君主。
-
“曆”
- 本義為經過、跨越。《說文解字》注:“曆,過也”,特指時間或空間的穿越。
- 例:《莊子·天地》雲:“曆乎山川”,意為跨越山川。
合義:“更曆”二字同義複用,強化“親身經曆”之意,常見于文言典籍。
二、古籍例證與用法
-
指時間流逝
- 《漢書·諸侯王表》:“周過其曆,秦不及期”,顔師古注:“更曆年歲也”,強調朝代存續的時間跨度。
- 來源:班固《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
指事件經曆
- 王充《論衡·狀留》:“更曆日月,久留其中”,描述事物曆經長久時間沉澱。
- 來源:王充《論衡》(上海古籍出版社《諸子集成》)。
-
指人生閱曆
- 《朱子語類》卷十三:“須是更曆世事多,方得長進”,朱熹強調實踐積累對修養的重要性。
- 來源:黎靖德編《朱子語類》(中華書局版)。
三、近義詞辨析
- 經曆:通用詞,側重過程(如“經曆磨難”)。
- 閱曆:強調經驗積累(如“閱曆豐富”)。
- 更曆:文言色彩濃,特指時間或事件的長期穿越,隱含“積澱”意味。
四、現代使用與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更曆”已罕用,多見于研究古籍或仿古文體。其含義被“經曆”“閱曆”等詞取代,但核心仍保留“通過時間與實踐積累經驗”的内涵。
參考資料: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 王充《論衡》(上海古籍出版社《諸子集成》)
- 黎靖德《朱子語類》(中華書局版)
網絡擴展解釋
“更曆”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以下是綜合各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經曆、閱曆
這是最常見的解釋,指個人或事物在時間、事件中積累的經驗或過程。例如《漢書·陳湯傳》中提到“郅支及名王首更曆諸國”,意為經曆了多個國家的變遷。明代李贽的《答周二魯》中也用“更曆已久”形容人閱曆豐富。
-
改變曆史進程(較少見)
在特定語境下,“更”指改變,“曆”指曆史,組合後引申為“改變曆史的走向”。但這一用法權威性較低,且未見古籍直接例證,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二、詳細解析
- 詞源與結構
“更”有“經曆、經過”之義(如“少不更事”);“曆”指時間或事件的曆程。二者組合強調時間或事件的積累過程。
- 古籍用例
- 《漢書·陳湯傳》中描述匈奴首領“更曆諸國”,指其輾轉于不同地域。
- 明代文獻用“更曆已久”形容官員熟悉政務。
三、使用場景
- 描述個人經驗
如:“他更曆豐富,處事沉穩。”
- 叙述曆史或事物變遷
如:“這座城市更曆千年,見證了朝代更疊。”
四、注意點
- 現代使用中多取“經曆”義,而“改變曆史”的釋義缺乏廣泛用例,需謹慎使用。
- 部分網絡釋義存在混淆,建議優先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安足百足不僵寶鼎變質岩鄙鈍别頭拂士不足慘緑年華沖鋒陷鋭充榦踹匠瘡痍彌目帶住當頭一棒大域頂手凡愦鳳凰來儀撫軍高薦關木關押灌醉鬼狐涎還祭駭雞海畔含翠護國佑民昏酣金數钜衍扣抵窟薮良愈魯陽揮日墨蘭年逾不惑破囊欠賬洽談室窮山僻壤任士忍無可忍羶行數論私坐頌德歌功镋钯天經挑夫通确圖度尾巴主義無然閑曹冷局相湊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