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逮親的意思、逮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逮親的解釋

謂雙親在世而得以孝養。《韓詩外傳》卷七:“故吾嘗仕為吏,祿不過鐘釜,尚猶欣欣而喜者,非以為多也,樂其逮親也。” 宋 葉適 《奉議郎郭公墓志銘》:“而 林氏 卒,喪除,歎曰:‘祿不逮親矣,求仕何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逮親”是漢語中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釋義需結合字源與文獻用例考據。從構詞角度分析,“逮”在《說文解字》中解作“及也”,即“達到、趕上”之義;“親”指父母或血統相近者,如《禮記·奔喪》載“始聞親喪”。二字合稱多指“父母在世時克盡孝道”,強調及時奉養的雙向性。

該詞可見于古代禮學文獻,如清代學者孫希旦在《禮記集解》中注“逮親而事,生事死祭皆盡其誠”,突顯儒家倫理中“生時盡孝”的時效性要求。現代漢語使用中,“逮親”多出現于方言或學術論著,常與“追遠”對舉,構成“逮親追遠”的固定搭配,表達對在世與逝去親屬的不同倫理責任。由于該詞使用頻率較低,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細微含義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

“逮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雙親在世時能夠盡孝贍養,強調子女在父母健在時及時行孝。該詞出自漢代《韓詩外傳》卷七:“樂其逮親也”,宋代葉適的《奉議郎郭公墓志銘》中也有“祿不逮親矣”的用例。

  2. 讀音與結構

    • 拼音為dǎi qīn(注意“逮”在此讀第三聲,而非“dài”)。
    • 由“逮”(達到、及)和“親”(父母)組成,字面可理解為“及時侍奉父母”。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或書面語境,表達對孝道的重視。例如描述古代官員因俸祿微薄卻仍樂于供養雙親,或感慨未能盡孝的遺憾。

  4. 常見誤解辨析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抓住機會與親友團聚”,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誤讀,建議以經典出處為準。

  5. 延伸思考
    該詞反映了傳統儒家文化中“孝在當下”的觀念,與“子欲養而親不待”形成對比,強調及時行孝的重要性。

别人正在浏覽...

闆齒保得住報丁抱關執鑰寶镂北大西洋暖流邊隅不讬彩勝長天大日撐支吃一箝二看三丑陋辍塗糞種割包剪縷孤家寡人過橋抽闆皓皤郈成分宅懽忻鼓舞将心比心嫁送劑和赍送客作兒潰然缧绁列子吏鬼籠絡人心埋窆懋成迷留摸亂末子辇禦牛享毆罵磻谿配搭兒飄舉輕重九府覃籲繞襲哨箭施鈎市斤疏道術鹄疏松田窦鐵蠶豆題名土饅頭委禽文章經濟窩脫銀向風慕義仙靈毗霞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