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靈便敏捷。 漢 劉向 《說苑·君道》:“當 堯 之時, 舜 為司徒, 契 為司馬…… 堯 體力便巧,不能為一焉。 堯 為君而九子為臣,其何故也?”
(2).指簡便靈巧之處。《漢書·食貨志上》:“其耕耘下種田器,皆有便巧。”
(3).指簡便巧妙的方法。《漢書·溝洫志》:“衆庶見 王延世 蒙重賞,競言便巧,不可用。” 宋 葉適 《朝請大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陳公墓志銘》:“造 李冰 石堰, 嘉州 繩橋,皆施便巧,堅久耐實。”
巧言善辯。 漢 陸賈 《新語·輔政》:“樸直質者近忠,便巧者近亡。” 漢 荀悅 《漢紀·元帝紀上》:“故無義而有財者顯於世,欺慢而便巧者尊於朝。” 漢 徐幹 《中論·考僞》:“心疾乎内,形勞於外,然其智調足以将之,便巧足以莊之。”
“便巧”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靈便敏捷
指人或事物動作靈活、反應迅速。例如《說苑·君道》提到堯的臣子“體力便巧”,強調其行動能力。
簡便靈巧之處
描述工具、方法等設計上的便捷與巧妙。如《漢書·食貨志》記載農具“皆有便巧”,突出實用性與巧妙性。
簡便巧妙的方法
指解決問題的高效策略。例如《漢書·溝洫志》中提到的“競言便巧”,即讨論治水良策。
“便巧”的核心是“便利”與“靈巧”,既可形容具體事物,也可指抽象方法。需注意其古義中的貶義用法,現代語境下多用于褒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新語》等古籍原文。
便巧(biàn qiǎo)是一個常用漢字詞語,具有多種意思和用法。
便巧的主要意思是形容事物方便、簡單、容易。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行為或方法能夠迅速達到目的,也可以用于形容某個物品或方法操作簡單輕松。
便巧的部首是“亻”(人字旁),其筆畫數為6畫。
便巧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從古代的象形字演變而來的。在繁體中,便巧的寫法為「便」。
在古代,便巧的寫法并非現代的簡化形式。它的寫法為「彳」(走字旁)上方加上「千」字,表示一個人走得很快,從而引申出“便利”、“方便”的含義。
1. 這個方案十分便巧,我們可以立即執行。
2. 這個工具使用起來很便巧,幾分鐘内就可以完成任務。
便巧能夠作為一個形容詞來使用,常常和其他詞語組合,例如:便巧快捷、簡便巧妙。
便巧的近義詞包括方便、簡便、迅捷等。而它的反義詞則是複雜、繁瑣、費力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