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容貌儀表。《禮記·玉藻》:“既服,習容觀玉聲,乃出。” 陳澔 集說:“容觀,容貌儀觀也。”《三國志·蜀志·劉封傳》:“﹝ 孟達 ﹞率所領降 魏 。 魏文帝 善 達 之姿才容觀,以為散騎常侍、建武将軍。”《南史·韋粲傳》:“ 粲 字 長倩 ,少有父風,好學仗氣,身長八尺,容觀甚偉。” 宋 司馬光 《進士吳君墓志銘》:“於是時,君年尚未冠,為人長大,有容觀,論議慷慨,讀書屬文,材敏過人。”
(2).猶美觀。 章炳麟 《原變》:“琮之八隅,古之矛與戟也。及玉,不足以刃人,而僅存其璏珌以為容觀。”
“容觀”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主要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容貌儀表
指人的外貌、儀态和氣質。例如:
美觀
章炳麟在《原變》中以玉器為例,提到“璏珌以為容觀”,指器物外形的美觀性。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寬容的心胸與開闊的視野,強調包容不同觀點與宏觀視角。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三國志》等古籍原文,或對比權威詞典釋義。
《容觀》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宀”和“見”兩個部首組成,共有9個筆畫。它的意思是以寬大的心胸看待和觀察事物。
《容觀》在《說文解字》中首次出現,作為一個詞彙,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傳統。在古代,"容"意為寬厚仁慈,"觀"意為觀察、看待。因此,《容觀》這個詞被用來形容一個人具有寬大的胸懷,能夠客觀地看待和欣賞事物。
《容觀》的繁體字為「容觀」。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容觀」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是「⿱宀總」。這是因為在古代字形演變中,字形會有一些變化和差異。
1. 他對待每個人都很和善,具備着寬容和包容的容觀。
2. 隻有擁有開放的容觀,才能夠真正欣賞藝術的美妙。
1. 寬容:意為寬大包容。例如:對别人的錯誤要有寬容的心态。
2. 觀察:意為仔細看待、研究事物。例如:我們要用準确的眼光觀察世界。
近義詞可以是:寬廣心胸、涵容、開放思維。
反義詞可以是:狹隘心胸、偏見、苛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