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蔔楞寺的意思、拉蔔楞寺的詳細解釋
拉蔔楞寺的解釋
在甘肅省夏河縣大夏河邊。建于1710年。占地面積1300畝。為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著名寺院之一。有五座學院、七大佛殿和佛宮,規模宏大。全寺佛像達二萬四千多尊。舍利寶塔殿有一世至六世嘉木樣(活
6*佛)靈塔,全用金銀制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詞語分解
- 拉的解釋 拉 ā 牽,扯,拽:拉車。拉網。拉下馬(喻使某人下台)。 用車載運:拉貨。 使延長:拉延。拉伸。 排洩糞便:拉屎。 聯絡:拉攏。拉幫結夥。 摧折:摧枯拉朽。 帶領轉移:把部隊拉出去。 牽引樂器的某一部分使樂器發出聲音:拉小提琴。 撫養子女:拉扯。 幫助:他有困難,拉他一把。 推 拉 á 割,用刀把東西切開一道縫或切斷:手上拉了一個口子。 閑談:拉話。拉家常。 推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
- 寺的解釋 寺 ì 古代官署名: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廟禮儀的官署)。鴻胪寺(略同于現代的禮賓司)。 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寺。寺觀(刵 )。 伊6*斯6*蘭教徒禮拜、講經的地方:清真寺。 筆畫數:; 部首:寸;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拉蔔楞寺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拉蔔楞寺的釋義可綜合曆史、語言、宗教及文化背景進行詳細解釋:
一、名稱來源與含義
- 藏語全稱:“噶丹夏珠達爾吉紮西益蘇奇具琅”(),意為“具喜講修興吉祥右旋寺”,簡稱“紮西奇寺”(吉祥寺)。
- “拉蔔楞”詞義:為藏語“拉章”(བླ་བྲང་)的變音,意為“活佛的府邸”或“佛宮所在之地”,體現其作為宗教領袖駐錫地的核心地位。
二、曆史與宗教地位
- 建立背景:由第一世嘉木樣活佛阿旺宗哲于1709年(清康熙年間)創建,曆經多代擴建,成為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宗主寺院之一。
- 宗教影響:曆史上管轄108座屬寺,教權覆蓋甘、青、川、蒙古等地,被譽為“安多藏區宗教文化中心”及“第二西藏”。
三、建築與文化特色
- 建築規模:占地86.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0餘萬平方米,擁有6大經堂、48座佛殿及萬餘間僧舍,建築融合藏漢風格,屋頂裝飾鎏金法輪、寶瓶等。
- 文化象征:以“山水相依”布局體現“天人合一”理念,擁有世界最長的轉經廊(3.5公裡,2000餘轉經筒)。
四、教育與學術地位
- 教學體系:設六大學院(聞思、醫藥、時輪等),保留全國最完整的藏傳佛教教學體系,被譽為“世界藏學府”。
- 文物收藏:藏有萬餘件佛教藝術品、經卷及曆代活佛遺物,如金敕、玉如意等。
五、其他重要信息
- 保護與榮譽:1982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入選“神奇西北100景”。
- 現代功能:1980年開放旅遊,兼具宗教活動、文化傳承與旅遊觀光功能。
總結來看,“拉蔔楞寺”不僅是一個地理名稱,更承載了藏傳佛教的信仰體系、學術傳統和建築藝術,是藏族文化的綜合象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拉蔔楞寺》的意思
《拉蔔楞寺》是指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的一座藏傳佛教寺院,也是西藏最重要的寺廟之一。該寺以藏語“拉蔔楞”命名,意為“單眼”或“赤目”,寓意為觀音菩薩佛像的特征之一。由于其重要性和地位,也常用來代指整個寺院。
《拉蔔楞寺》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中文字典,我們可以将《拉蔔楞寺》分解為以下部首和筆畫:
拉:手部 8畫
蔔:蔔字底 2畫
楞:木部 13畫
寺:寸部 9畫
總計:32畫
《拉蔔楞寺》的來源和繁體字
《拉蔔楞寺》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西藏拉薩地區的藏族語言。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拉脯論寺」。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古代漢字中對《拉蔔楞寺》的寫法有所不同。其中一種古代寫法為「拉布楞寺」。
《拉蔔楞寺》的例句
1. 我們在西藏旅行期間參觀了著名的拉蔔楞寺。
2. 這個寺廟的全名是拉蔔楞寺,但當地人更習慣簡稱為拉寺。
組詞
1. 拉薩(指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
2. 蔔算子(指古代行卜卦的人)
3. 楞嚴法門(指佛教中的一種修行方法)
近義詞
西藏寺廟、拉薩廟宇
反義詞
道教寺廟、*********教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