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付丙丁的意思、付丙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付丙丁的解釋

古以天幹配五行,丙、丁屬火,因稱用火焚毀為“付丙丁”。 明 錢德洪 《平濠記》:“須戒令慎密,又曲為之防可也。目畢即付丙丁,知名不具。” 明 王守仁 《複童克剛書》:“至於《八策》,斷斷不宜復留,遂會同志諸友共付丙丁,為 克剛 焚此魔障。”亦省作“ 付丙 ”。《負曝閑談》第二五回:“今日 周楷 遞呈封口摺一件,參公賣缺得賄,情節甚重。上意頗怒。公速求 陸軍機 以解此圍,否則恐有不測。十二月初八日名叩。閲後付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付丙丁”是一個源自古代五行與天幹理論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丙丁”在十天幹中對應五行中的火(丙為陽火,丁為陰火),因此“付丙丁”字面意為“交付給火”,即用焚燒的方式銷毀物品。這一用法最早可追溯至明代文獻,如王守仁在書信中提到“共付丙丁,為克剛焚此魔障”。

二、傳統用法場景

主要用于處理機密或敏感内容:

  1. 銷毀文書:如明代錢德洪《平濠記》記載“目畢即付丙丁”,指閱讀後立即焚毀密信。
  2. 消除隱患:明代文人将不利言論稱為“魔障”,通過焚燒消除影響。

三、現代引申含義

部分網絡語境中(如貼吧)被借用為“删帖”的隱晦表達,但此用法非主流且缺乏權威文獻支持,需謹慎使用。

四、相關簡化形式

常簡稱為“付丙”,如清代小說《負曝閑談》載“閱後付丙”,功能與“付丙丁”相同。

注意:該詞屬于文言用法,現代漢語中多用于特定曆史文獻或仿古表達。如需引用網絡引申義,建議結合具體語境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付丙丁》是一個漢字詞組,它的意思是付出丙丁之物。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付(邑)和丙、丁(一),總共有5個筆畫。它來源于中國古代的經書和文獻。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時候,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目前沒有找到古代的具體寫法。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每個月都要《付丙丁》的錢給家人。 2. 這個項目需要大家願意《付丙丁》才能成功。 《付丙丁》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付出、丙丁物品等。它的近義詞包括:支付、給予,而反義詞則是:收取、索取。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