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梧桐尾的意思、梧桐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梧桐尾的解釋

《後漢書·蔡邕傳》載: 邕 聞有人燃桐木而炊之聲,知此桐木為制琴良材,因取以為琴。琴成,果有美音,而其尾尚焦。後因以“梧桐尾”指良琴。 唐 無名氏 《聽琴》詩:“六律鏗鏘間宮徵,伶倫寫入梧桐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梧桐尾,在漢語中并非一個獨立的固定詞彙,而是由“梧桐”和“尾”組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兩者及具體語境理解。以下從詞典釋義、植物學特征、文學意象及現代用法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與字源

  1. 梧桐:指梧桐樹(學名:Firmiana platanifolia),落葉喬木,樹皮青綠光滑,葉大掌狀分裂,夏季開黃綠色小花,木材輕軟,古時被視為祥木。《漢語大詞典》釋其“皮青如翠,葉缺如花”,象征高潔品格 。
  2. 尾:原指動物尾部,引申為末端、末尾或殘餘部分。《說文解字》注:“尾,微也,從倒毛在屍後” 。

    組合義:“梧桐尾”可直解為梧桐樹的末端枝葉,或秋天凋落的梧桐葉,暗含蕭瑟、離别之意。


二、植物學特征與季節意象

梧桐葉寬大,入秋後葉色轉黃,隨風飄落,其凋零過程極具視覺沖擊力。古人觀察到此現象,賦予其特殊文化内涵:


三、文學意象與情感寄托

在古典文學中,“梧桐尾”承載豐富象征意義,多與孤寂、離愁關聯:

  1. 離别之悲:

    白居易《長恨歌》:"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以梧桐葉落隱喻唐玄宗失去楊貴妃的凄楚 。

  2. 羁旅之思:

    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雨打梧桐尾,聲聲敲碎離人心 。


四、現代用法與擴展

當代語境下,“梧桐尾”仍用于詩意表達,常見于散文、詩歌:


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3. 劉安. 《淮南子》. 中華書局.
  4. 白居易. 《白氏長慶集》. 文學古籍刊行社.
  5. 趙崇祚輯. 《花間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

(注:文獻鍊接因平台限制未提供,讀者可參考權威出版社紙質或電子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梧桐尾”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詞義解釋

梧桐尾指品質極佳的琴,特指因特殊選材和工藝制成的古琴。該詞源自東漢蔡邕的典故:蔡邕聽到有人燃燒桐木時的聲響,識别出這是制琴良材,遂取木制琴。琴制成後音色優美,但尾部仍保留燒焦痕迹,故稱“梧桐尾”。


典故出處

出自《後漢書·蔡邕傳》:

邕聞有人燃桐木而炊之聲,知此桐木為制琴良材,因取以為琴。琴成,果有美音,而其尾尚焦。

此典故後成為“良琴”的代稱,并衍生出“焦尾琴”等類似表達。


文學引用

唐代詩詞中常以“梧桐尾”指代名琴。例如:


結構解析


“梧桐尾”通過典故和詩詞傳承,既指代音色卓越的古琴,也象征對事物本質的敏銳洞察(如蔡邕識材)。此詞常見于古典文學,現多用于描述傳統樂器或比喻珍貴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

阿枉襃勸背篷瀕海博備鱍鱍蹭窩柴關巉岨吃文帶胯調用逗桡肚包椟藏對仗放權酆城獄宮喤宮甲勾呼櫃身過氣古氣還路衡慮困心擐餅黃紙劄護炕艱險近器禁甬積香客星兩讓滿口胡柴美談毆打排腔耆紳虬髯翁棋眼石椁四豪擡轎子談叢貪惏無餍鐵硯磨穿汀沙頽荒土種旺季萬壑争流委面武兩榜小孽下欠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