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獵雉者用野草作成的蔽體。 唐 李商隱 《公子》詩:“春場鋪艾帳,下馬雉媒嬌。”
“艾帳”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來源于古代狩獵活動,具體解釋如下:
艾帳(拼音:ài zhàng)指獵雉者用野草等植物編織成的臨時遮蔽物,用于在狩獵時隱藏身形,接近目标獵物。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詞典(如漢典、天奇教育)及文獻中被明确記載。
唐代詩人李商隱在《公子》一詩中曾提到:“春場鋪艾帳,下馬雉媒嬌”,生動描繪了狩獵場景中艾帳的用途。
“艾帳”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描述傳統狩獵方式。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唐代詩文注解。
《艾帳》是指古代漢字中的一個詞,它的意思是用艾草做成的褥子或蚊帳。
《艾帳》的拆分部首是艹和巾,其中艹是草的意思,而巾是帏帳。
根據《康熙字典》,《艾帳》的總筆畫數為11畫。
《艾帳》一詞最早見于古代漢字書法作品和文獻中,用來描述使用艾草制作的褥子或蚊帳。在部分繁體字中,艾帳可以寫作「艾帳」。
據了解,古代漢字對于《艾帳》的寫法有所不同,具體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以參考曆史文獻或者古代書法作品。
1. 我們買了一床艾帳,用來驅趕蚊蟲。
2. 據說在古代,艾帳是貴族們居住的必備物品。
組詞:艾草、帳篷、褥子。
近義詞:葦帳、蒲帳。
反義詞:木床、紗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