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援的意思、策援的詳細解釋
策援的解釋
策應支援。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端平襄州本末》:“七月二日北軍至 唐州 棗林 , 全 劉 聞之遁去,先又調 德安 守 王旻 策援,亦不至,反俱以捷聞。”《新華日報》1938.4.15:“ 廣東 是我們最富裕和民族性最強的一省,我希望她能支持 中華 民族的抗戰到底,同時,作全國的策援,以取得最後的勝利。”
詞語分解
- 策的解釋 策 è 古代的一種馬鞭子,頭上有尖刺。 鞭打:策馬。鞭策。 激勵,促進:策動。策勉。 古代稱連編好的竹簡:簡策。 古代帝王對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 古代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策論。策問
- 援的解釋 援 á 牽引:攀援。援之以手。 幫助,救助:支援。援外。援助。援軍。援救。增援。孤立無援。 引用:援用。援引。援據。 執,持:援筆(拿起筆來寫,如“援援而書”)。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策援”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è yuán,其核心含義為“策應支援”,主要用于軍事或戰略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詞義構成:由“策”(策略、指揮)和“援”(支援、救助)組合而成,強調通過策略性指揮與及時支援協同作戰。
- 核心定義:指在軍事行動中,通過制定策略并配合支援行動,以達到戰略目标。
二、曆史用例
- 古代軍事應用
宋代周密《齊東野語·端平襄州本末》中記載:“調德安守王旻策援,亦不至”,描述軍事部署中未能及時獲得策略性支援的情況。
- 近現代延伸
1938年《新華日報》提到廣東作為“全國策援”,強調其在抗戰中通過戰略支援發揮關鍵作用。
三、現代場景
- 軍事領域:指指揮官通過戰術調度與資源配合,實現戰場協同(如牽制敵軍主力并策援友軍)。
- 廣義應用:可引申至商業、體育等領域,表示通過策略性協作達成目标。
四、相關詞彙
如需查看更多曆史文獻或具體例句,可參考《齊東野語》《新華日報》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策援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部,右邊是“原”部。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
“策援”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政治活動中。它是指通過策略或籌辦等手段來支援某人或某事。在古代,人們常常使用紙筆寫下各種政治策略和計劃來支持君主或者國家的決策,這也包括了策援的概念。
在繁體字中,“策援”保持了相同的寫法和意思。隻是字形上有一些變化,例如“⺮”部的形态與“竹”相似,而“原”部則由更多的筆畫組成。
關于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我們可以通過《康熙字典》來參考。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代的“策援”在字形上有所不同,例如“⺮”部的寫法更加古樸,而“原”部也有一些變化。
以下是一個使用“策援”一詞的例句:
在古代,許多忠誠的官員通過策援來支持國家的決策,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除了“策援”之外,還有一些類似的詞彙可以用來描述相似的含義,例如“計策”、“籌謀”等等。這些詞彙都可以用來指代通過策略和計劃來達到某種目的的行為。
反義詞方面,我們可以使用一些與策援相反的詞彙,例如“破壞”、“阻撓”等等來表達與策援截然不同的意義。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滿足你的要求,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