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策援的意思、策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策援的解釋

策應支援。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端平襄州本末》:“七月二日北軍至 唐州 棗林 , 全 劉 聞之遁去,先又調 德安 守 王旻 策援,亦不至,反俱以捷聞。”《新華日報》1938.4.15:“ 廣東 是我們最富裕和民族性最強的一省,我希望她能支持 中華 民族的抗戰到底,同時,作全國的策援,以取得最後的勝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策援是一個軍事用語,指通過戰略部署給予支援的作戰行動。該詞由"策"和"援"兩個語素複合構成:

  1. "策"本指竹制馬鞭,《說文解字》釋為"馬箠也",引申為計謀、方略。在《孫子兵法·虛實篇》中"策之而知得失之計"的"策"即指戰略謀劃。
  2. "援"在《爾雅·釋诂》中解作"引也",甲骨文字形作雙手持物狀,本義為牽引幫助,《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援桴而鼓"即用此義。

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記載,策援特指"以策略或兵力聲援配合",多用于描述軍事行動中主攻部隊與策應部隊的協同作戰。例如《宋史·嶽飛傳》記載的"飛遣王貴、牛臯等分道策援",就生動展現了古代戰争中多方兵力配合的戰術布局。

在近現代軍事理論中,策援概念已發展為包含信息支援、後勤保障等多元維度。如《中國軍事百科全書》指出,現代戰争中的電子對抗、衛星偵察等科技手段,均可視為新型策援方式。

網絡擴展解釋

“策援”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è yuán,其核心含義為“策應支援”,主要用于軍事或戰略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用例

  1. 古代軍事應用
    宋代周密《齊東野語·端平襄州本末》中記載:“調德安守王旻策援,亦不至”,描述軍事部署中未能及時獲得策略性支援的情況。
  2. 近現代延伸
    1938年《新華日報》提到廣東作為“全國策援”,強調其在抗戰中通過戰略支援發揮關鍵作用。

三、現代場景


四、相關詞彙


如需查看更多曆史文獻或具體例句,可參考《齊東野語》《新華日報》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袷八樹拔徙憋皂博藝床下牛鬥出臆歹鬥道禮燈船颠倒陰陽電改地動鼎革婦道人高逸高遠歌伶攻獲海貨夥多虎穴得子簡孚浃時誡厲金精糾列聚砂看驗靠家大克複烺烺耒庛冷澀鐐鎖陵谷滄桑流光每常妙珍目光如鏡逆形辟支小乘淺切青白眼窮精曲隱市道之交是非颠倒飾潤手生碩望司掌踏翠提問狪狪渥窪烏榜下挫詳敗系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