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衣士的意思、白衣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衣士的解釋

指尚未做官的讀書人。 唐 韋應物 《雲陽館懷谷口》詩:“念昔白衣士,結廬在 石門 。”參見“ 白衣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白衣士"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稱謂,其核心含義指未出仕、沒有官職的讀書人。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未入仕的文人

    指尚未通過科舉考試獲得功名、或未受朝廷征辟授官的知識分子。他們身着象征平民身份的"白衣"(素色衣服),區别于官員的"朱紫"(紅色紫色官服)。此義項最早見于南北朝文獻,如《梁書·武帝紀》載有诏令征召"白衣士"入朝議政的記載。

  2. 布衣學者的代稱

    唐宋時期,"白衣士"常與"布衣"互用,強調其身份雖為平民,但具備學識與德行。例如《新唐書·馬周傳》稱馬周早年"舍新豐逆旅,主人不之顧,周命酒一鬥八升,悠然獨酌,衆異之。至長安,舍中郎将常何家。貞觀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學,周為條二十餘事……太宗怪問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馬周教臣言之。’帝即召之,間未至,遣使者四輩敦趣。及谒見,與語,帝大悅,诏直門下省。明年,拜監察禦史。"此處馬周未仕時即為典型的"白衣士"。


二、詞源演變


三、文化内涵

  1. 才德象征

    古代文獻中,"白衣士"常與隱逸、高潔相關聯。如《南史·隱逸傳》載陶弘景"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閱為務……永明十年,脫朝服挂神武門,上表辭祿",其辭官後著白衣隱居,被尊為"白衣宰相",體現"白衣士"超越階層的學識威望。

  2. 階層流動标志

    該稱謂折射科舉制下寒門晉升的通道。宋代《續資治通鑒長編》記宋太宗曾言:"朕欲博求俊彥于科場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為緻治之具矣。"表明"白衣士"通過科舉可轉化為官僚體系核心力量。


四、與相關概念辨析

術語 區别點
布衣 更強調平民身份,未必專指文人
處士 側重隱居不仕的德行,未必貧困
白衣卿相 特指柳永類才高未遇的文人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第8冊第267頁"白衣士"詞條。
  2.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子集第89頁。
  3. 《中國曆史大辭典·魏晉南北朝史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第102頁"白衣"釋義。
  4. 《全唐詩》卷222杜甫《可歎》,中華書局,1960年。

網絡擴展解釋

“白衣士”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指尚未做官的讀書人,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該詞由“白衣”和“士”組成。在古代,“白衣”常指平民服飾(區别于官員的朱紫袍服),而“士”則指有學識或修養的人。因此,“白衣士”合起來特指未取得官職的讀書人,強調其學識與身份的過渡狀态。

  2. 文獻例證
    唐代詩人韋應物在《雲陽館懷谷口》中寫道:“念昔白衣士,結廬在石門。”這裡的“白衣士”即指隱居未仕的文人,生動體現了該詞的古典用法。

  3. 現代引申與争議
    部分資料(如)提到該詞可引申為“品德高尚、有學問的人”,甚至用于形容醫生、教師等職業。但需注意,這種用法更多是現代語境下的擴展,傳統定義仍以“未出仕的讀書人”為主。

  4. 相關詞語
    與“白衣士”關聯的詞彙包括“白衣”(平民)、“白衣卿相”(指有才學但未做官的人)等,均圍繞古代士人身份展開。

該詞原為古代對未入仕讀書人的特定稱呼,現代雖偶有泛化,但核心仍指向其曆史語境下的身份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雉畢事長隨侈質傳勞春日電話電氣石雕蟲手地行仙洞釋福壽無疆富羨扶質感激不盡幹笑官癖詭挾孤野還車黑白貨胡扯家處價錢傑智進尺警備據傲駒犢掘子軍抗對空過口采勒令獠者離不開離欲綠油油迷耳磨駞謀詐南京臨時參議院逆産牛彘胞傍戟潛逸耆獻閏升潤飾儒學拾級深雠大恨攝息試政讨逆天柄天叙隗山五數脅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