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衣士的意思、白衣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衣士的解释

指尚未做官的读书人。 唐 韦应物 《云阳馆怀谷口》诗:“念昔白衣士,结庐在 石门 。”参见“ 白衣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白衣士"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称谓,其核心含义指未出仕、没有官职的读书人。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未入仕的文人

    指尚未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或未受朝廷征辟授官的知识分子。他们身着象征平民身份的"白衣"(素色衣服),区别于官员的"朱紫"(红色紫色官服)。此义项最早见于南北朝文献,如《梁书·武帝纪》载有诏令征召"白衣士"入朝议政的记载。

  2. 布衣学者的代称

    唐宋时期,"白衣士"常与"布衣"互用,强调其身份虽为平民,但具备学识与德行。例如《新唐书·马周传》称马周早年"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此处马周未仕时即为典型的"白衣士"。


二、词源演变


三、文化内涵

  1. 才德象征

    古代文献中,"白衣士"常与隐逸、高洁相关联。如《南史·隐逸传》载陶弘景"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其辞官后著白衣隐居,被尊为"白衣宰相",体现"白衣士"超越阶层的学识威望。

  2. 阶层流动标志

    该称谓折射科举制下寒门晋升的通道。宋代《续资治通鉴长编》记宋太宗曾言:"朕欲博求俊彦于科场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表明"白衣士"通过科举可转化为官僚体系核心力量。


四、与相关概念辨析

术语 区别点
布衣 更强调平民身份,未必专指文人
处士 侧重隐居不仕的德行,未必贫困
白衣卿相 特指柳永类才高未遇的文人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第8册第267页"白衣士"词条。
  2.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子集第89页。
  3. 《中国历史大辞典·魏晋南北朝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第102页"白衣"释义。
  4. 《全唐诗》卷222杜甫《可叹》,中华书局,1960年。

网络扩展解释

“白衣士”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指尚未做官的读书人,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该词由“白衣”和“士”组成。在古代,“白衣”常指平民服饰(区别于官员的朱紫袍服),而“士”则指有学识或修养的人。因此,“白衣士”合起来特指未取得官职的读书人,强调其学识与身份的过渡状态。

  2. 文献例证
    唐代诗人韦应物在《云阳馆怀谷口》中写道:“念昔白衣士,结庐在石门。”这里的“白衣士”即指隐居未仕的文人,生动体现了该词的古典用法。

  3. 现代引申与争议
    部分资料(如)提到该词可引申为“品德高尚、有学问的人”,甚至用于形容医生、教师等职业。但需注意,这种用法更多是现代语境下的扩展,传统定义仍以“未出仕的读书人”为主。

  4. 相关词语
    与“白衣士”关联的词汇包括“白衣”(平民)、“白衣卿相”(指有才学但未做官的人)等,均围绕古代士人身份展开。

该词原为古代对未入仕读书人的特定称呼,现代虽偶有泛化,但核心仍指向其历史语境下的身份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哀响阿乡邦都惫劳比众不同藏器待时骋快传説刍狗大菜胆虚黕烟蹈火赴汤盗取大礮对撞机讹衰讽持疯疯势势丰絜愤青府邸谷粜合订本呼舞旌延计日奏功鸡爪风镌错菌蟪开荒口糜口诏老父母酹地力戒溜溜转橹罟子马殿迷瞀锵喤切题轻电青銮请自隗始三妇艳闪飒少形生虫深深瘦鹤首阳输籍法悚慨田马嗢呼渥涣无出飨赉小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