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誠善,确實好。《詩·大雅·生民》:“上帝居歆,胡臭亶時。” 馬瑞辰 通釋:“亶時,猶雲誠善也。”《儀禮·士冠禮》:“旨酒既清,嘉薦亶時。”
“亶時”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字源與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亶”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多谷也”,本義為糧倉充實,後引申為“誠然、實在”(《漢語大詞典》),例如《詩經·小雅·常棣》中“亶其然乎”即表肯定。“時”指時間、時機,如《論語·陽貨》載“好從事而亟失時”。
“亶時”由“亶”的誠然義與“時”的時機義組合,表“确實合于時宜”或“正當其時”。此詞見于古代文獻對天時、人事的評述,如《尚書》中“亶時天命”可解為“誠然順應天時”。
該詞在《漢書·律曆志》中用于描述曆法合于天象(“推曆亶時,允協中正”),體現古代對時序規律的重視。
“亶時”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亶時(dǎn shí)意為“誠善,确實好”,常用于形容事物或行為的真誠與美好。
《詩經·大雅·生民》
原文:“上帝居歆,胡臭亶時。”
馬瑞辰在《通釋》中注解:“亶時,猶雲誠善也。”此處強調祭祀時供品的馨香與誠意,符合神明心意。
《儀禮·士冠禮》
原文:“旨酒既清,嘉薦亶時。”
描述美酒清澈、祭品美好,進一步印證“亶時”表達事物品質上乘且合乎時宜。
由于該詞屬古漢語,現代使用較少,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若需深入考證,可參考《詩經》《儀禮》注疏本或權威工具書(如《漢語大詞典》),以确保釋義準确性。
愛侶嗷然白武幡扳連飽眼賓氓長髯主簿鏟薙超足沖齓崇樹辍業出人望外刺船賜氏大鍋菜大醮丹溜導款大煙疊鼓黂燭過節鼓蓬蓬紅頭文件皇祖妣九錫決屍拒馬叉子脍手廉锷流赭龍象會隆郁賣價嫚言明允抹倫木栾暖鞾前兒個踥蹀清曹秋實春華全濟趨過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桑土綢缪三星在天掃墓聖猷視同陌路擡疊天牛推乾就濕侻失荼蓼彎頭纖介小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