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緻意。 唐 趙璘 《因話錄·商下》:“令功曹所厚之人導意,請於 蕭君 所居側僧舍一見,遂許之。” 唐 房千裡 《楊娼傳》:“帥素與監軍使厚,密遣導意,使為方略。”
“導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導意”意為緻意,即通過語言或行動傳達心意或問候。該詞由“導”(引導、傳達)和“意”(心意)組合而成,強調通過中間人傳遞意圖或情感。
唐代文獻中可見其具體用法:
現代漢語中“導意”已不常見,但在特定語境中可能被借用:
需與“導”的本義區分:“導”原指以手牽引(《說文解字》釋為“引也”),後衍生出引導、選擇等含義(參考)。而“導意”更側重心意的傳達,與單純的行為引導不同。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漢語詞源或現代引申用法,可參考《因話錄》《楊娼傳》等文獻原文,或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導意是一個以“導”為意旨的詞語,指的是通過引導或指導使某事物的意義和觀念更清晰明了。
導(dǎo):由“寸”和“寸”的拆分部首組成
意(yì):由“心”和“音”組成
導意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其中“導”意為引導,帶領,而“意”則指的是心思、觀念。
導意的繁體寫法為「導意」。
在古代漢字中,導意的寫法與現代相似,其中“導”字的變體有「導」。
1. 這本書能夠很好地導意,使你更好地理解這個概念。
2. 教師通過講解,能夠導意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導向、導演、導師、導航、導出
引導、指引、領導、教導
迷惑、誤導、混淆、疑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