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互的意思、遞互的詳細解釋
遞互的解釋
交替;替換。《宋書·劉穆之傳》:“ 邕 所至嗜食瘡痂,以為味似鰒魚…… 南康 國吏二百許人,不問有罪無罪,遞互與鞭,鞭瘡痂常以給膳。”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九章:“其弟子併世典有功,未善佛理,則善誘之方,應在使其由世典以悟入佛理,故用格義,外典内書,遞互講説,以使生解也。”
詞語分解
- 遞的解釋 遞 (遞) ì 傳送,傳達:傳遞。投遞。遞送。遞交。遞眼色(以目示意)。呈遞國書。 順着次序:遞補。遞變。遞增。遞減。遞升。遞降(刵 )。 古代指驿車。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互的解釋 互 ù 彼此:互相。互助。互利。互生。 筆畫數:; 部首: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遞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dì hù
- 注音:ㄉㄧˋ ㄏㄨˋ
- 核心含義:指交替、替換的動作或狀态。
二、詳細解釋
- 交替與替換
該詞強調事物或行為在時間或空間上的輪換。例如《宋書·劉穆之傳》記載:“南康國吏二百許人,不問有罪無罪,遞互與鞭”,描述官吏輪番鞭打犯人的場景。
- 應用場景
可用于描述抽象概念(如思想、文化)的交替影響。如湯用彤在《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中提到“外典内書,遞互講說”,指佛學與世俗典籍交替闡釋。
三、結構分析
- “遞”:本義為傳遞、順次更替(如“遞增”“遞減”)。
- “互”:表示彼此交錯或共同作用(如“互相”“互動”)。
二者結合後,強化了“輪換交替”的動态含義。
四、相關成語
如“遞興遞廢”“遞勝遞負”,均體現事物更疊變化的規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宋書》或漢魏佛教研究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遞互》是一個漢語詞彙,可以拆分為"遞"和"互"兩個部分。它的部首和筆畫分别是辶和二。這個詞來源于傳統的漢字演變過程,屬于地位詞語。在繁體中的寫法是「遞互」。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遞互」并沒有太多變化。一般仍然采用傳統的辶部和二部的構造,沒有特别變化的寫法。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這個詞語,“我們之間的溝通是遞互的,我給你信,你給我回信。” 這句話中展示了遞互的含義,即相互傳遞和回應。
有一些相關的組詞可以和「遞互」配合使用,比如「遞送」、「遞交」、「互動」等,它們都強調了交互和相互作用的概念。
至于近義詞,可以考慮使用「互動」、「交流」等詞彙,它們也涉及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交互行為。
在這個詞的反義詞方面,我認為最合適的應該是「單向」,因為「遞互」強調了雙方的互動,而「單向」則指的是隻有一方向性的行為。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