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底績的意思、底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底績的解釋

謂獲得成功;取得成績。《書·禹貢》:“ 覃懷 底績,至于 衡 漳 。”底,一本作“ 厎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铨賦》:“ 太沖 安仁 ,策勳於鴻規; 士衡 子安 ,底績於流制。” 清 趙翼 《谒雲岩公賦呈》詩:“去年見公 淮陰城 ,公方底績河隄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底績”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底”與“績”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底”在古漢語中可表“終極、根基”之義,而“績”指功業、成果,組合後引申為“根本性的成就或基礎功業”。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如《尚書·禹貢》載“覃懷底績”,指大禹治水後取得的根本性功績。

現代漢語中,“底績”的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學術研究中仍作為曆史詞彙被收錄。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标注為“古代漢語詞彙”,釋義強調“基于紮實根基形成的重大成果”。需要注意的是,該詞易與“業績”“政績”等現代常用詞混淆,區别在于“底績”特指具有曆史意義或奠基性質的核心成就。

網絡擴展解釋

“底績”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ǐ jì(注音:ㄉㄧˇ ㄐㄧˋ),其核心含義為“獲得成功;取得成績”。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通過努力達成目标或取得成就,強調結果的實現。例如《尚書·禹貢》中的“覃懷底績,至于衡漳”,意為在覃懷地區治水成功後,将成果延伸至衡漳流域。

  2. 詞源與演變

    • “底” 通“厎”,表示“達到”或“終極”;
    • “績” 指功業、成果。
      合起來即“達成功業”,多用于描述重大工程、政治治理或文學成就。

二、古典文獻中的用例

  1. 《尚書·禹貢》
    “覃懷底績”是大禹治水成功的标志性表述,體現治水功績的完成。

  2. 《文心雕龍·铨賦》
    南朝劉勰用“底績於流制”評價陸機(士衡)和左思(子安)的賦體文學作品成就。

  3. 清代趙翼的詩句
    “公方底績河隄平”形容官員成功治理河堤,展現其政績。


三、現代用法與語境


四、補充說明

現代漢語中,“底績”一詞使用頻率較低,更多以“成績”“成果”等替代。但在古文研究或特定語境(如引用典籍)時仍會涉及。

别人正在浏覽...

八會寶兒貶引鼻鼾薄霧谄奉重規疊矩沖歲吹吹辍防催逼當千錢大夏大小年德本電飯煲頂換東窗婦都噜二缶锺惑飜譯拊綏乖喪海容號牌和節恒日河蝦圖後宮回缭貨船禍福之門講供金奴領導六和塔内醪凝望薿薿千錘打鑼,一錘定音千千萬萬邛崃坂起兇三屍山溜穿石詩以言志守蕃殊節熟論田字草媞媞通都大埠推子忘魂汪氏危懔文科文榭無所不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