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名。在 浙江省 紹興縣 東南。相傳 夏禹 大會諸侯于此計功,故名。一名 防山 ,又名 茅山 。《左傳·哀公元年》:“ 越子 以甲楯五千保于 會稽 。”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越地傳》:“﹝ 禹 ﹞更名 茅山 曰 會稽 。”
(2).郡名。 秦 置,今 江蘇省 東部及 浙江省 西部地。《漢書·嚴助傳》:“ 嚴助 , 會稽 吳 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 賀太傅 作 吳郡 ,初不出門, 吳 中諸強族輕之,乃題府門雲:‘ 會稽 雞,不能啼。’” 清 吳偉業 《過朱買臣墓》詩:“ 翁子 窮經不自貧, 會稽 連守拜為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會稽漢語 快速查詢。
“會稽”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曆史地理名稱,其解釋可綜合如下:
山名
位于今浙江省紹興市東南,原名茅山。相傳大禹治水後在此召集諸侯,論功行賞,死後葬于此山,故更名為“會稽山”。
郡名
縣名
隋代設會稽縣,後與山陰縣合并為紹興縣(今紹興市越城區)。
今紹興市保留會稽山、會稽郡等曆史遺迹,成為重要文化旅遊地标。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越絕書》《水經注》等古籍,或查閱紹興地方志。
《會稽》這個詞是指一個曆史地名,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曆史意義。它是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會”和“稽”。以下将詳細介紹這個詞的拆分、來源、繁體、漢字寫法、例句等。
“會稽”兩個字的拆分部首分别是“人”和“禾”,其中“人”是第三部首,而“禾”是第二十一部首。它們的筆畫數分别是“2”和“5”,總筆畫數為7。
“會稽”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最初,會稽是指古代中國越國的都城,後來逐漸開始專指現在的浙江紹興地區。現在“會稽”也可以泛指紹興地區。會稽地區的名字由來已久,據史書記載,它最早出現在《尚書大傳·益稷》一文中。
在繁體中,“會稽”這個詞的寫法保持與簡體相同,即使用“會稽”。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法有所不同。古時候,“會稽”這個詞的寫法有多種。其中比較常見的寫法是使用繁體字,即“會稽”。這種寫法在今天的台灣和香港地區依然保持使用。
以下是幾個使用“會稽”這個詞的例句:
與“會稽”相關的組詞有:“會稽山”、“會稽山人”。
與“會稽”近義的詞語有:“吳越”、“越國”;反義的詞語有:“其他地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