瘡疣的意思、瘡疣的詳細解釋
瘡疣的解釋
(1).機體表面的贅生物。 唐 李翺 《解江靈》:“瘡疣生心,洗刮不落。”
(2).比喻痛苦或禍害。 唐 韓愈 《赴江陵途中寄贈三學士》詩:“逾嶺到任所,低顔奉君侯。酸寒何足道,隨事生瘡疣。”《法苑珠林》卷十八引《觀佛三昧經》:“魔王心怒,即欲直前。魔子諫曰:‘父王無辜,自招瘡疣,菩薩行浄,難動如地,雲何可壞。’” 宋 蘇舜欽 《哭師魯》詩:“二邊方橫猾,四海皆瘡疣。” 宋 梅堯臣 《送柳秘臣大名知錄》詩:“渾渾發西極,奮奮入九州。自古患決溢,于今為瘡疣。”
詞語分解
- 瘡的解釋 瘡 (瘡) ā 皮膚上腫爛潰瘍的病:瘡疤。瘡口。凍瘡。痔瘡。 筆畫數:; 部首:疒; 筆順編號:
- 疣的解釋 疣 ó 一種皮膚病,病原體是一種病毒,症狀是皮膚上出現黃褐色的小疙瘩,不痛也不癢(俗稱“瘊子”)。 筆畫數:; 部首:疒;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瘡疣”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醫學層面)
指人體皮膚或黏膜表面生長的贅生物,通常與疣、瘡等皮膚疾病相關。例如唐代李翺在《解江靈》中描述“瘡疣生心”,即用此意。
-
比喻含義(文學層面)
指代痛苦、禍害或社會弊病。如宋代蘇舜欽《哭師魯》中“四海皆瘡疣”,将國家動蕩喻為“瘡疣”。
二、古籍例證
- 韓愈《赴江陵途中寄贈三學士》:“酸寒何足道,隨事生瘡疣”——以“瘡疣”暗喻官場困境。
- 《法苑珠林》引《觀佛三昧經》:“自招瘡疣”——形容因執念招緻的煩惱。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瘡疣”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表達,較少用于口語。其比喻義更常見,如描述社會問題(如“經濟瘡疣”)或心理負擔。
補充說明
- 發音:chuāng yóu(拼音)。
- 辨析:與“瘡瘍”不同,“瘡疣”更側重贅生物或抽象弊病,而非潰爛傷口。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醫學解釋,可參考辭書類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瘡疣】的意思:瘡疣(chuāng yóu)是指皮膚上的瘡或者肉粒樣的疣。它在醫學上也被稱為皮膚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
【拆分部首和筆畫】:瘡疣的部首是疒(病疔的省略字形),它的總筆畫數是9個。
【來源】:瘡疣一詞源于古代文獻,最早出現于《荀子·榮辱》一文中,意思是表面上看起來很差勁。之後,瘡疣逐漸被用來形容皮膚上的病變。
【繁體字】:瘡疣的繁體字形為瘡疣。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瘡疣的寫法略有不同,瘡字寫作瘡,疣字寫作蕤。
【例句】:我最近不小心摔倒了,膝蓋上長了幾個瘡疣。
【組詞】:瘡疣病、瘡疣療法、去瘡疣
【近義詞】:肉疣、肉刺
【反義詞】:健康、無病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