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商山 四皓。 唐 賈曾 《奉和春日出苑矚目應令》:“招賢已從 商山 老,託乘還徵 鄴下 才。”
“商山老”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典故性詞彙,具有兩層核心含義:
一、泛指有智慧的長者 這一含義源自商山的地理象征意義。商山位于陝西商洛,因地形險峻且遠離世俗,逐漸成為隱逸文化的象征。所謂“商山老”即指商山上的老人,常用來比喻那些通過長期積累擁有豐富經驗和智慧的年長者,強調其能給予後人指導的特性。該用法常見于日常語境,表達對長者的尊重。
二、特指商山四皓 具體典故出自秦末漢初的隱士群體——東園公、绮裡季、夏黃公、甪裡先生四位賢者。他們因不滿秦政暴虐,避世隱居于商山,年皆八十餘歲且須眉皓白,故稱“商山四皓”。這一群體在漢代被賦予政治隱喻意義,如《史記》記載他們曾出山輔佐漢惠帝劉盈穩固太子之位,因此“商山老”在詩詞中常被借代兼具隱逸品格與濟世才能的賢士,如杜甫詩句“常怪商山老,兼存翊贊功”。
文學應用特征 唐代詩人尤愛使用此典,賈曾《奉和春日出苑矚目應令》中“招賢已從商山老”即以四皓喻指招納賢才,耿湋《春尋柳先生》則通過“言是商山老”暗喻隱士風骨。這種雙重象征使該詞既承載着尊老傳統,又包含士人理想人格的投射。
《商山老》是指商山的老人。商山是指中國山東省的商河縣境内的丘陵地帶,因為具有峰岏奇秀的特點而得名,被譽為“江山第一秀”。
《商山老》的拆分部首為“商”,總共兩個部首,分别是“亠”和“口”,并且總共五筆。第一筆為橫折,第二筆為豎折,第三和第四筆為橫,第五筆為撇。
《商山老》是中國古代文人所創作的一首詩歌,《宋詩選》中有梅堯臣的《感皇恩 吊商山老》句:“開展文能傾國 古今商山俊傑 感恩重奇,皇恩如晦,雖老物及。”
《商山老》的繁體字為「商山老」。
古時候《商山老》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寫法為「商山^老」,其中的^代表橫折。
他經曆了歲月的滄桑,成為了一位地地道道的《商山老》。
商山、商河、商人、老人、青山、白山。
商山的老人、商山的長者。
商山的年輕人、商山的少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