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part of a tablet] 碑首。碑頭及其題字
碑頭及其題字。 元 吾丘衍 《學古編·三十五舉》:“凡寫碑匾,字畫宜肥,體宜方圓,碑額同此。” 葉聖陶 《登雁塔》:“向來玩碑的無非揣摩書法,考證故實,注意到碑額、碑趺和碑旁的裝飾雕刻是比較後起的事情。”
碑額是碑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位置與結構 碑額指石碑頂端的部分,又稱“碑首”或“碑頭”,是碑體最上方的裝飾性結構。例如《登雁塔》中提到碑額與碑趺(基座)共同構成碑的整體裝飾。
裝飾特征 碑額常雕刻龍、虎、螭(無角龍)等神獸圖案,兼具藝術性與象征意義,體現古代石刻工藝水平。
文字内容與字體 碑額文字多為篆書,用于标明碑的全稱或标題,如漢代碑額常以篆書題寫名稱,形成獨特的“漢碑額”文化現象。元代書法理論提及碑額文字需字體方圓、筆畫粗重,以適配其莊重性。
曆史與功能 早期碑額主要注重實用,後逐漸成為藝術研究對象。葉聖陶指出,古人最初關注碑文書法與史實,後期才重視碑額等裝飾細節。
碑額是兼具實用與藝術價值的碑刻構件,通過篆書标題、神獸紋飾等元素,既标識碑文主題,又反映古代書法、雕刻技藝及文化内涵。
碑額是指放在碑石上面用來記錄碑文的部分。它常常刻有碑的名稱、紀念對象以及相關的文字内容。碑額不僅是碑文内容的概括,還是整座碑的标識和裝飾。它起到了承載碑文和突出碑的特點的作用。
拆分碑額的部首為石(石字旁),拼音為shi2,表示與石有關的事物。它在碑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據部首索引,可以找到和石相關的字詞。
碑額的總筆畫數為16,它屬于中等長度的漢字。
碑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古時候的碑額寫法更加繁複,形狀也各異。在曆史長河中,許多碑額因為形狀和字體的美觀而被收藏和傳承。
在繁體字中,碑額的寫法為「碑額」。
在古代,碑額是通過刻制而成的。使用刀、鑿子等工具在石頭上刻字。古代的漢字在形狀上和現代有所不同,筆劃多半修長而繁複。古代的碑石因為受到雕刻者的個人風格和技藝的影響,所以形态各異、工藝精湛。
1. 這座古碑的碑額刻有許多文字,記述了當年的曆史事件。
2. 碑額上刻有祖先的姓名和出生年份。
1. 石碑:用石頭制作的立碑。
2. 木碑:用木頭制作的立碑。
3. 銅碑:用銅制作的立碑。
近義詞:碑帖、碑銘。
反義詞:碑文、銘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