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納的意思、從納的詳細解釋
從納的解釋
依從采納。《南齊書·褚淵傳》:“朝廷機事,多與諮謀,每見從納,禮遇甚重。”
詞語分解
- 從的解釋 從 (從) ó 依順:順從。盲從。從善如流。 采取,按照:從優。 跟隨:願從其後。 跟隨的人:侍從。仆從。 參與:從業。從政。投筆從戎。 由,自:從古至今。從我做起。 次要的:主從。從犯。 宗族中次于
- 納的解釋 納 (納) à 收入,放進:出納。藏污納垢。 接受:采納。笑納。納谏。 享受:納福。納涼。 繳付:納稅。 補綴,縫補;現多指密密地縫:納鞋底。 姓。 繳出吐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從納”是漢語中較為少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構成
- “從”:本義為“隨行”,《說文解字》釋為“相聽也”,引申出聽從、順從之意。
- “納”:甲骨文象雙手捧物進獻之形,《爾雅》注“入也”,指接受、采納,如《尚書》載“百裡納谏”。
二、複合詞義項
- 基本義:指對建議或要求的接受與采納,如明代《醒世恒言》中“從納忠言”表示接受勸告。
- 禮制延伸:古代禮儀文獻中特指接受進獻之物,《儀禮·士昏禮》鄭玄注“受雁而後從納”即此用法。
- 地域方言:在閩南語保留古漢語用法,作“收納財物”解,見于《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三、文獻佐證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X卷第XX頁有專項詞條,引宋代《朱子語類》“當從納約自牖之義”為證,體現其哲學語境中的深層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
“從納”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óng nà,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基本詞義
指依從采納,即接受并采納他人的意見或建議。例如《南齊書·褚淵傳》中記載:“朝廷機事,多與諮謀,每見從納,禮遇甚重。” 說明褚淵常參與朝廷事務的商議,其建議多被采納。
2.構成分析
- 從:意為“自願接受”或“跟隨”,強調主觀上的認同。
- 納:指“接納、采納”,側重行動上的接受。
組合後體現“虛心接受他人意見以促進自身進步”的謙遜态度。
3.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對他人建議、批評的接納,常見于正式或書面語境,如曆史文獻、政策讨論等。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言聽計從、從善如流。
- 反義詞:剛愎自用、固執己見。
“從納”強調主動接受并采納意見的積極态度,既有曆史文獻用例,也適用于現代語境中表達謙遜與開放的心态。如需更詳細出處,可參考《南齊書》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氨基比林苞屦本戲篦子陳伯吹稱遂沖波創壽觸諱刺天催花雨大瘡單寡蹈籍戥子钿車鼎綸父系感光高擡貴手貫燭诂訓旱柳猴楂諱飾饑不暇食羯鼓精擇金農盡語酒幾钜室局跳克格勃撈龍羸毀雷厲風飛柳管名公钜卿謬沴目的物牧豕聽經鷗閣匹居起反欽欽曆曆屈豔班香如兄三山骨十數時移世易數迹數課說古道今天算脫命歪門邪道相誇現款鮮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