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尊榮顯貴。 漢 焦贛 《易林·大壯之益》:“ 大姒 之孫, 周文 九子,鹹遂受成,寵貴富有。”《後漢書·皇後紀上·明德馬皇後》:“ 田蚡 、 竇嬰 ,寵貴橫恣,傾覆之禍,為世所傳。故先帝防慎舅氏,不令在樞機之位。”
(2).指使尊榮顯貴。《陳書·沉炯傳》:“ 高祖 嘗稱 炯 宜居王佐,軍國大政,多預謀謨, 文帝 又重其才用,欲寵貴之。” 唐 韓愈 《上宰相書》:“君子之於人也,既長育之,又當爵命寵貴之,而於其才無所遺焉。”
寵貴是漢語複合詞,由“寵”和“貴”二字構成,其核心含義指因受恩寵而獲得顯赫地位或尊貴身份。根據《漢語大詞典》,“寵”本義為“偏愛、恩惠”,引申為地位上的尊崇;“貴”則指社會地位高或價值珍貴,二者組合後常用于描述受統治者或上位者特别眷顧的人物狀态。
從詞源看,“寵貴”最早見于《後漢書·皇後紀》,記載東漢外戚“寵貴極盛”,特指因家族女性受帝王寵愛而顯達的現象。現代用法中,該詞可泛指因特殊關系或才能獲得超出常理的優待,例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寵貴”釋為“受寵愛而地位尊貴”,多用于曆史語境或文學修辭。
在語法功能上,“寵貴”兼具動詞與形容詞屬性。作動詞時表示“使受寵顯貴”,如《資治通鑒》載“寵貴其親族”;作形容詞時則描述“受寵且尊貴”的狀态,如唐代筆記《酉陽雜俎》所述“一門寵貴”。需注意該詞屬書面語體,現代口語中已較少使用。
“寵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尊榮顯貴(形容詞用法)
指因受到特别寵愛而地位尊貴。例如《後漢書》提到田蚡、窦嬰因“寵貴”而權勢顯赫,最終導緻禍患。現代用法中,多用于描述在家庭或社會環境中因受寵而獲得特殊待遇的人。
使尊榮顯貴(動詞用法)
指通過外力賦予他人顯赫地位。如《陳書》記載,南朝陳文帝因看重沈炯的才能,“欲寵貴之”。唐代韓愈也提到“爵命寵貴之”,強調通過封賞使人顯貴。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後漢書》《陳書》等文獻來源。
百木卑卑不足道倍道而進撥觸暢銷書春原大度包容定子颚骨法嗣腓神經蜂猜蝶觑豐幹分強拂除幹光高台黑價鴻陸歡合歡如惠及護甲惛亂簡汰簡驗簡約詳核結歡寂寞克捷客唁匡救彌縫枯壑老帳遼繞美利奴羊毛美俗命故冥童瓶甖辟選遷情琪殿朅伽悫士日薄生死海拾唾餘適物識性矢志不移水明山秀四藝台宿通便同源文君閑别相競夏雨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