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 周文王 。《文選·張衡<思玄賦>》:“ 文君 為我端蓍兮,利飛遁以保名。”舊注:“ 文君 , 文王 也。” 宋 孔平仲 《孔氏雜說》:“ 文王 可以為 文君 。”
(2).指 晉文公 。《楚辭·九章·惜往日》:“ 介子 忠而立枯兮, 文君 寤而追求。” 王逸 注:“ 文君 , 晉文公 也。”
(3).指 卓文君 。 漢 臨邛 富翁 卓王孫 之女,貌美,有才學。 司馬相如 飲于 卓氏 , 文君 新寡, 相如 以琴曲挑之, 文君 遂夜奔 相如 。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後以指代美女。 唐 溫庭筠 《錦城曲》:“ 巴水 漾情情不盡, 文君 織得春機紅。” 宋 沉端節 《薄倖》詞:“念少年孤負芳音,多時不見文君面。”
(4).指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董生》:“妾適癡郎四五年,翁姑相繼逝,又不幸為文君。” 清 方文 《喜得姚休那先生書》:“勸我休買孺子妾,孺子妾不如文君。”此指再醮的******。
“文君”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故事細節,可參考。
“文君”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文雅而有品位的女性”,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女性的才華橫溢和學識淵博。
“文君”這個詞的部首是“文”,它屬于“文言文”中的“君”字虛部首。這個詞的總的筆畫數是12畫。
“文君”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中,是指漢代宮廷中具有教化作用的女官,負責為皇帝講授經書和執行文化教育任務。後來,“文君”的意義逐漸擴展為形容女性高雅溫文的品質。
在繁體字中,“文君”字的寫法和簡體字相似,沒有明顯的區别。
按照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說文解字》将“君”字拆分為兩個部分,上面是“又”字,下面是“尹”字。這個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
1. 她的舉止言談都非常文君,給人一種溫雅的感覺。
2. 她不僅外表出衆,而且文君,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
文化、文雅、文明、文藝、雅緻、書君、文人等
才女、知性、溫文爾雅、有教養的女性
粗魯、庸俗、無知的女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