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螭頭的意思、螭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螭頭的解釋

(1).古代彜器、碑額、庭柱、殿階及印章等上面的螭龍頭像。亦借指殿前雕有螭頭形的石階等。 唐 姚合 《寄右史李定言》詩:“纔歸龍尾含雞舌,更立螭頭運兔毫。”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我朝翰林皆史官,立班雖近螭頭,亦遠在殿下。”《紅樓夢》第十七回:“青松拂檐,玉蘭繞砌;金輝獸面,彩煥螭頭。” 康有為 《遊金陵明故宮及孝陵秦淮舊闆橋》詩:“虎踞龍盤猶有夢,摩桫翁仲立螭頭。”

(2).見“ 螭頭官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螭頭的詳細釋義

一、核心含義

“螭頭”指古代建築、碑刻、器物上雕刻的無角龍(螭)的頭部形象。螭作為神話中的龍屬生物,其頭部造型常用于裝飾殿階、鼎彜、印鈕等,象征威嚴與祥瑞。《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古代彜器、碑額、庭柱、殿階及印章等之上的螭形裝飾”。

二、文化象征與功能

  1. 建築裝飾

    唐宋時期宮殿台階常嵌“螭首”(即螭頭),兼具排水與裝飾功能。《新唐書·百官志》載:“起居郎……得仗下,議政事,起居舍人秉筆隨宰相入殿,若伏在紫宸内閣,則夾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此處“螭首”指殿階雕飾,象征權力場域的莊嚴性。

  2. 器物紋飾

    商周青銅器(如鼎、尊)及玉器常見螭頭紋樣,代表等級與神力。文物學者指出,螭紋是“青銅時代禮器的重要母題”,其無角特征區别于蛟龍,體現古人對龍族譜系的細分認知。

三、引申義與職官術語

唐代起,“螭頭”代指起居郎、起居舍人等史官。因官員上朝時立于殿階螭首處記錄帝王言行,故稱“螭頭官”。《辭源》釋:“唐起居郎、起居舍人因立螭頭下記事,故稱螭頭。” 此用法凸顯古代職官制度與建築符號的關聯性。

四、文字學考據

“螭”字從“蟲”,《說文解字》注:“螭,若龍而黃……無角曰螭。”印證其無角龍屬的原始定義,頭部特征成為裝飾藝術的核心元素。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網絡版): 螭頭詞條
  2. 《新唐書·百官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李學勤《中國青銅器概說》(文物出版社,2012)
  4.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注:以上鍊接為示例,實際引用請替換為權威來源的可訪問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螭頭”是中國古代建築或器物中的一種裝飾構件,特指雕刻成螭龍頭部的紋飾或立體造型。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分解

    • 螭(chī):神話中的無角龍,《說文解字》稱其為“若龍而黃”,象征祥瑞與威儀,常見于青銅器、玉器及建築裝飾。
    • 頭:指頭部造型,螭頭即螭龍首部的藝術化表現。
  2. 應用場景

    • 建築裝飾:多見于宮殿、廟宇的台階、欄杆、柱礎,如故宮漢白玉欄杆上的螭頭排水口兼具實用與美觀。
    • 器物紋飾:青銅器(如鼎、尊)、玉器、碑刻邊沿常以螭頭浮雕或镂空雕裝飾。
  3. 文化寓意

    • 權力象征:螭龍屬龍子之一,用于皇家建築體現皇權威嚴。
    • 驅邪納吉:古人認為螭能辟邪,其形象用于鎮守重要場所。
    • 藝術審美:曲線流暢的螭頭造型展現古代工匠對動态美的追求。
  4. 曆史演變
    螭紋最早見于商周青銅器,漢代玉器螭頭多圓潤,明清建築中的螭頭則更強調細節刻畫,如毛發、鱗片等。

若需實物參考,可查閱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或《營造法式》中的建築構件圖錄。

别人正在浏覽...

北海樽必竟勃逆償創長此以往陳誼吃太平飯敕葬初生怱卒觕豪怠業大驚失色大羅便稻稷鞮汗懂行法兒撫接感尉藁街購煽火匝匝蹇寓界部借交解粘去縛霁威駿大麇至沓來爛火利齒能牙麗屬飗飄隆寵隴邱陋忠漫蕩蕩明核撓虎傩舞盤龍卧虎七舌八嘴求忠出孝棄知鵲檐上下平山菌山堂韶風韶茂生死緣守阍説鹹道淡亡主帏帽輼涼車物靈小拘小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