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落的意思、蕃落的詳細解釋
蕃落的解釋
(1).外族部落。蕃,通“ 番 ”。 唐 劉知幾 《史通·浮詞》:“述 道武 結婚蕃落,則曰:‘招攜荒服,追慕 漢高 。’” 唐 劉言史 《賦蕃子牧馬》詩:“蕃落多晴塵擾擾,天軍獵到鸊鵜泉。” 清 侯方域 《定鼎說》:“ 建康 乾符坤絡,世暌戎狄……非天塹之險艱于渡也,以性岐蕃落,渡之無適於用耳。”
(2).指外族人。 宋 蘇轍 《乞裁損待高麗事件劄子》:“一西人到闕,隨行蕃落,将不允出驛。”
詞語分解
- 蕃的解釋 蕃 á 茂盛:蕃茂。蕃昌。蕃蕪。 繁多:蕃衍(同“繁衍”)。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落的解釋 落 ò 掉下來,往下降:降落。落下。零落(.葉子脫落,如“草木落落”;.衰敗,如“一片落落景象”;.稀疏,如“槍聲落落”)。脫落。落葉。落淚。落潮。落英。落日。落體。落座。隕落。落井下石(形容乘人之危
專業解析
"蕃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主要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
指少數民族聚居的村落或部落
- 釋義: "蕃"在古代常指外族、異族或邊疆少數民族,"落"有聚居地、村落的意思。"蕃落"合起來就是指少數民族聚居的村落、部落或群體。
- 出處與例句:
- 唐代詩人司空曙的詩句《送嚴使君遊山》中有:"家楚依三戶,辭州選一錢。酒杯同寄世,客棹任銷年。赤燒兼山遠,青蕪與浪連。青春明月夜,知上鄂君船。"(詩中雖未直接出現"蕃落",但描繪了邊地景象,類似語境中"蕃落"常指代這類地區的異族聚落)。《漢語大詞典》 收錄此義項并引用了古代文獻用例。
- 《新唐書·西域傳下》在描述西域諸國時,可能會用"蕃落"來指代其部落組織。《辭源》 對此義項有明确解釋。
-
指唐代的軍事編制單位
- 釋義: 在唐代的軍事制度中,"蕃落"是一種特定的基層軍事單位編制,通常隸屬于節度使管轄下的軍、守捉、城、鎮等。
- 出處與例句:
- 《新唐書·兵志》記載:"唐初,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曰城,曰鎮,而總之者曰道。... 其軍、城、鎮、守捉皆有使。... 而道有大将一人,曰大總管,已而更曰大都督。至太宗時,行軍征讨曰大總管,在其本道曰大都督。自高宗永徽以後,都督帶使持節者,始謂之節度使,然猶未以名官。景雲二年,以賀拔延嗣為涼州都督、河西節度使。自此而後,接乎開元,朔方、隴右、河東、河西諸鎮皆置節度使。... 兵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曰城,曰鎮,而總之者曰道。... 其軍、城、鎮、守捉皆有使。而道有大将一人,曰大總管,已而更曰大都督。... 其屬下有兵、有官健、有城傍子弟、有蕃落、有義從等。" 這裡明确提到了"蕃落"作為軍隊編制的一部分。《新唐書·兵志》 是研究唐代兵制的重要史料。
- 宋代史學家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注釋唐代兵制時也常引用相關記載,會涉及"蕃落"這一編制。《資治通鑒》胡三省注 對此有解釋。
"蕃落"一詞的核心含義源于"蕃"(指外族、異族)和"落"(指聚居地、群體)。在古漢語中,它既指代邊疆少數民族的部落或聚居村落,也是一個特定的唐代軍事編制單位名稱。其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尤其是記載唐代邊疆、軍事制度的典籍中。
主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 收錄"蕃落"詞條及釋義。
- 《辭源》(商務印書館) - 收錄"蕃落"詞條及釋義。
- 《新唐書·兵志》(歐陽修、宋祁等撰) - 記載唐代兵制,明确提到"蕃落"作為軍事單位。
- 《資治通鑒》胡三省注(司馬光撰,胡三省注) - 對唐代兵制及"蕃落"等術語有詳細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
“蕃落”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
外族部落
該詞中的“蕃”通“番”,指代中原以外的少數民族或外族群體。例如:
- 唐代劉知幾在《史通·浮詞》中記載“道武結婚蕃落”,描述北魏道武帝與少數民族部落聯姻。
- 劉言史的詩句“蕃落多晴塵擾擾”則描繪了外族部落的生活場景。
-
指代外族人
宋代蘇轍在《乞裁損待高麗事件劄子》中提到“隨行蕃落”,強調對外族隨從人員的限制。
補充說明
- 該詞常見于唐宋文獻,多用于描述中原王朝與周邊民族的關系。
- 現代語境中,“蕃”單獨使用時也可表示草木茂盛(如“蕃昌”),但“蕃落”一詞不涉及此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史通》《賦蕃子牧馬》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愛惜被褡子並處并手閉心波溢不習地土赤包兒慈目厝置大忌滴流流頂指抵牾笲菜方筆方内放屣發越忿言符采各得其所鼓誘回佞虎狼之勢嘉舉季末酒量踞虎盤龍累茵良時美景劉柳龍山落帽風履理賣壯丁眇漫鳴雌密庸臲卼孽相平碧披帙錢謙益千人聚切譬情狀齊辔全完山岑生詞生旋豕腹庶姜瑣瑣碌碌夙沙讨原鐵皮土壤母質猥集五谷豐登